毕业回厂
三年学习很快过去,毕业后我回到原厂,工作由原来的机修换成设备管理。此时的工厂再也不是仅有2台机器,各种机器达上百台,回厂第二年,工厂从德国进口了一台80万RMB的设备,控制装置采用了西门子的PLC,机械部分有无级变速器(非变频,机械调速)、超越离合器、液力偶合器、以及气动元件组成,可用全自动及手动两种方式运行,从而真正实现了自动化。考虑到电工的英文能力有限,为了便于他们维修,在空闲时,我把进口设备的标注翻译成中文,并将其绘制成图分发给每一个电工。
进口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无级变速器的变速皮带寿命短,大约只能用一年,因从国外采购程序相当麻烦,且成本高,一根皮带需1万多元RMB。为此我联系了浙江的皮带厂,用国产皮带替代。但国产皮带的质量太差,仅用3小时就彻底完蛋。此后,我又考虑采用上海中国纺机厂的齿链式无级变速器(该产品曾经编入高校教材),经过考察后,纺机厂的工程师实事求是的告知我,齿链式无级变速器也并非理想成熟产品,同样也存在使用周期不高的问题。正在此时,从报纸的广告得知北京一家公司可提供变频器,于是我们买了一台。那时是80年代末,变频器还未普及,报刊及杂志上很少有介绍,当时我也不懂什么转矩、负载曲线,直接按电机功率(7.5KW)配置变频容量。谁知该进口设备的负载非常特别,低速时功率需求为5KW,高速时功率需求为7.5KW,调速比为1:5,负载曲线并非恒转矩,而是接近恒功率。显然,变频器不太适应这样的负载(事后才知道),不用说,各位也能猜出结果,7.5KW变频根本无法驱动负载。后来在供应商的指导下,我们加大了变频容量,将7.5KW换成22KW,到此,设备改造成功。
在负载特性上走了弯路的并非我一人,本省一同行在改造同型设备时,采用电磁调速电机替代无级变速带,同样的道理,电磁调速电机的特性与变频器相类似,同样不适应恒功率负载,设备改造后,调速器频繁烧毁,经过熟人介绍,同行来我这里取经,我也没那么大方,看可以,但不作过多的介绍。
变频器的供应商也因以上改造发了一笔小财,因国内有众多的同行也有同样的设备,也存在同样的困扰,设备改造成功后,供应商知道我掌握全国同行的通讯地址,频繁地劝说我向提供。当时我想自己干,但考虑到毕竟是个人,信誉度、资金及时间都有问题,最终还是将通讯录交给供应商。供应商拿了通讯录,在全国行业会议上,分发我的设备改造运行报告,据说一次性销了数十台变频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