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数控论坛

回帖:116个,阅读:2794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下一页]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17 19:32:02
#70楼
网络不好,上贴多发了一遍,大家谅解。
附件:
[本地下载]
附件:
[本地下载]
附件:
[本地下载]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17 19:39:15
#71楼
附件:
[本地下载]
最后一个文件了,可以解压了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23:02
#72楼
端面粗车复合循环G72
格式:
G72 W( d) R(r) P(ns) Q(nf) X( x) Z( z) F(f) S(s) T(t);
说明:
该循环与G71的区别仅在于切削方向平行于X轴。该指令执行如图所示的粗加工和精加工,其中精加工路径为A→A'→B'→B的轨迹。
其中:
△d:切削深度(每次切削量),指定时不加符号,方向由矢量AA′决定;
r:每次退刀量;
ns:精加工路径第一程序段(即图中的AA')的顺序号;
nf:精加工路径最后程序段(即图中的B'B)的顺序号;
△x:X方向精加工余量;
△z:Z方向精加工余量;
f、s、t:粗加工时G71中编程的F、S、T有效,而精加工时处于ns到nf程序段之间的F、S、T有效。

附件
G72切削循环下,切削进给方向平行于X轴,X(U)和Z(W) 的符号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沿轴的正方向移动,(-)表示沿轴负方向移动。
附件
附件
注意:
(1) G72指令必须带有P,Q地址,否则不能进行该循环加工。
(2) 在ns的程序段中应包含G00/G01指令,进行由A到A'的动作,且该程序段中不应编有X向移动指令。
(3) 在顺序号为ns到顺序号为nf的程序段中,可以有G02/G03指令,但不应包含子程序。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24:25
#73楼
编制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要求循环起始点在A(80,1),切削深度为1.2mm。退刀量为1mm,X方向精加工余量为0.2mm,Z方向精加工余量为0.5mm,其中点划线部分为工件毛坯:
附件
%3331
N1 T0101                        (换一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2 G00 X100 Z80                 (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3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4 X80 Z1                       (到循环起点位置)
N5 G72W1.2R1P8Q17X0.2Z0.5F100  (外端面粗切循环加工)
N6 G00 X100 Z80                 (粗加工后,到换刀点位置)
N7 G42 X80 Z1                   (加入刀尖园弧半径补偿)
N8 G00 Z-56                   (精加工轮廓开始,到锥面延长线处)
N9 G01 X54 Z-40 F80           (精加工锥面)
N10 Z-30                     (精加工Φ54外圆)
N11 G02 U-8 W4 R4            (精加工R4圆弧)
N12 G01 X30                  (精加工Z26处端面)
N13 Z-15                     (精加工Φ30外圆)
N14 U-16                     (精加工Z15处端面)
N15 G03 U-4 W2 R2            (精加工R2圆弧)
N16 Z-2                      (精加工Φ10外圆)
N17 U-6 W3                   (精加工倒2×45°角,精加工轮廓结束)
N18 G00 X50                  (退出已加工表面)
N19 G40 X100 Z80             (取消半径补偿,返回程序起点位置)
N20 M30                     (主轴停、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25:51
#74楼
闭环车削复合循环G73

格式:
G73 U( I) W( K) R(r) P(ns) Q(nf) X( x) Z( z) F(f) S(s) T(t)  
说明:
该功能在切削工件时刀具轨迹为如图所示的封闭回路,刀具逐渐进给,使封闭切削回路逐渐向零件最终形状靠近,最终切削成工件的形状,其精加工路径为A→A'→B'→B。
这种指令能对铸造,锻造等粗加工中已初步成形的工件,进行高效率切削。

附件
其中:
I:X轴方向的粗加工总余量;
k:Z轴方向的粗加工总余量;
r:粗切削次数;
ns:精加工路径第一程序段(即图中的AA')的顺序号;
nf:精加工路径最后程序段(即图中的B'B)的顺序号;
Δx:X方向精加工余量;
Δz:Z方向精加工余量;
f,s,t:粗加工时G71中编程的F、S、T有效,而精加工时处于ns到nf程序段之间的F、S、T有效。
注意:
ΔI和ΔK表示粗加工时总的切削量,粗加工次数为r,则每次X,Z方向的切削量为ΔI/r,ΔK/r;
按G73段中的P 和Q指令值实现循环加工,要注意△x和△z,△I 和△K的正负号。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27:13
#75楼
编制图所示零件的加工程序:设切削起始点在A(60,5);X、Z方向粗加工余量分别为3mm、0.9mm; 粗加工次数为3;X、Z方向精加工余量分别为0.6mm、0.1mm。其中点划线部分为工件毛坯:
附件
%3335
N1 G58 G00 X80 Z80   (选定坐标系,到程序起点位置)
N2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3 G00 X60 Z5        (到循环起点位置)
N4 G73U3W0.9R3P5Q13X0.6Z0.1F120(闭环粗切循环加工)
N5 G00 X0 Z3          (精加工轮廓开始,到倒角延长线处)
N6 G01 U10 Z-2 F80     (精加工倒2×45°角)
N7 Z-20                (精加工Φ10外圆)
N8 G02 U10 W-5 R5     (精加工R5圆弧)
N9 G01 Z-35           (精加工Φ20外圆)
N10 G03 U14 W-7 R7    (精加工R7圆弧)
N11 G01 Z-52          (精加工Φ34外圆)
N12 U10 W-10         (精加工锥面)
N13 U10              (退出已加工表面,精加工轮廓结束)
N14 G00 X80 Z80       (返回程序起点位置)
N15 M30               (主轴停、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29:21
#76楼
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
格式:
G76C(c)R(r)E(e)A(a)X(x)Z(z)I(i)K(k)U(d)V( dmin)Q( d)P(p)F(L);
说明:
螺纹切削固定循环G76执行如图所示的加工轨迹。其单边切削及参数如图所示。
其中:
c:精整次数(1~99),为模态值;
r:螺纹Z向退尾长度(00~99),为模态值;
e:螺纹X向退尾长度(00~99),为模态值;
a:刀尖角度(二位数字),为模态值;
在80°、60°、55°、30°、29°和0°六个角度中选一个;
x、z:绝对值编程时,为有效螺纹终点C的坐标;
增量值编程时,为有效螺纹终点C相对于循环起点A的有向距离;(用G91指令定义为增量编程,使用后用G90定义为绝对编程。)
i:螺纹两端的半径差;
如i=0,为直螺纹 (圆柱螺纹)切削方式;
k:螺纹高度;
该值由x轴方向上的半径值指定;
dmin:最小切削深度(半径值);
当第n次切削深度( ),小于 dmin时,则切削深度设定为 dmin;
d:精加工余量(半径值);
d:第一次切削深度(半径值);
p:主轴基准脉冲处距离切削起始点的主轴转角;
L:螺纹导程(同G32);
附件
C到D点的切削速度由F代码指定,而其它轨迹均为快速进给。
附件
注意:
按G76段中的X(x)和Z(z)指令实现循环加工,增量编程时,要注意u和w的正负号(由刀具轨迹AC和CD段的方向决定)。
G76循环进行单边切削,减小了刀尖的受力。第一次切削时切削深度为 d,第n次的切削总深度为  ,每次循环的背吃刀量为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30:34
#77楼
用螺纹切削复合循环G76指令编程,加工螺纹为ZM60×2,工件尺寸见图,其中括弧内尺寸根据标准得到。


附件
%3338
N1 T0101                   (换一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2 G00 X100 Z100           (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3 M03 S400                (主轴以400r/min正转)
N4 G00 X90 Z4              (到简单循环起点位置)
N5 G80 X61.125 Z-30 I-0.94 F80(加工锥螺纹外表面)
N6 G00 X100 Z100 M05       (到程序起点或换刀点位置)
N7 T0202                   (换二号刀,确定其坐标系)
N8 M03 S300         (主轴以300r/min正转)
N9 G00 X90 Z4       (到螺纹循环起点位置)
N10 G76C2R-3E1.3A60X58.15Z-24I-0.94K1.299U0.1V0.1Q0.9F2
N11 G00 X100 Z100   (返回程序起点位置或换刀点位置)
N12 M05            (主轴停)
N13 M30            (主程序结束并复位)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0 15:33:34
#78楼
复合循环指令注意事项

G71,G72,G73复合循环中地址P指定的程序段,应有准备机能01组的G00或G01指令,否则产生报警。
在MDI方式下,不能运行G71,G72,G73指令,可运行G76指令。
在复合循环G71,G72,G73中由P,Q指定顺序号的程序段之间,应包含M98子程序调用及M99子程序返回指令。
3479
EEbeginner 版主
文章数:181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479
注册时间:2009/11/1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1/28 16:59:20
#79楼
刀具补偿功能指令

刀具的补偿包括刀具的偏置和磨损补偿,刀尖半径补偿。
声明:刀具的偏置和磨损补偿,是由T代码指定的功能,而不是由 G代码规定的准备功能,但为了方便用户阅读,保持整个说明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改在此处描述。
(1)刀具偏置补偿和刀具磨损补偿
我们编程时,设定刀架上各刀在工作位时,其刀尖位置是一致的。但由于刀具的几何形状、及安装的不同,其刀尖位置是不一致的,其相对于工件原点的距离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将各刀具的位置值进行比较或设定,称为刀具偏置补偿。刀具偏置补偿可使加工程序不随刀尖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刀具偏置补偿有两种形式:
其一、绝对补偿形式
见图,绝对刀偏即机床回到机床零点时,工件零点,相对于刀架工作位上各刀刀尖位置的有向距离。当执行刀偏补偿时,各刀以此值设定各自的加工坐标系。故此,虽刀架在机床零点时,各刀由于几何尺寸不一致。各刀刀位点相对工件零点的距离不同,但各自建立的坐标系均与工件坐标系重合。


附件
见图,机床到达机床零点时,机床坐标值显示均为零,整个刀架上的点可考虑为一理想点,故当各刀对刀时,机床零点可视为在各刀刀位点上。本系统可通过输入试切直径、长度值,自动计算工件零点相对与各刀刀位点的距离。其步骤如下:
1、按下MDI子菜单下的“刀具偏置表”功能按键;
2、用各刀试切工件端面,输入此时刀具在将设立的工件坐标系下的Z轴坐标值(测量)。如编程时将工件原点设在工件前端面,即输入0(设零前不得有Z轴位移)。系统源程序通过公式:Z机′=Z机-Z工 ,自动计算出工件原点相对与该刀刀位点的Z轴距离。
3、用同一把刀试切工件外圆,输入此时刀具在将设立的工件坐标系下的X轴坐标值,即试切后工件的直径值(设零前不得有X轴位移)。
系统源程序通过公式:D机′= D机-D工,自动计算出工件原点相对与该刀刀位点的X轴距离。
退出换刀后,用下一把刀重复2~3步骤;即可得到各刀绝对刀偏值,并自动输入到刀具偏置表中。
附件
其二、相对补偿形式。如图所示,在对刀时,确定一把刀为标准刀具,并以其刀尖位置A为依据建立坐标系。这样,当其它各刀转到加工位置时,刀尖位置B相对标刀刀尖位置A就会出现偏置,原来建立的坐标系就不再适用,因此应对非标刀具相对于标准刀具之间的偏置值△x、△z进行补偿,使刀尖位置B移至位置A。本系统是通过控制机床拖板的移动实现补偿的。
标刀偏置值为机床回到机床零点时,工件零点相对于工作位上标刀刀位点的有向距离。
附件
如果有对刀仪,相对刀偏值的测量步骤是:
1、 将标刀刀位点移到对刀仪十字中心,;
2、 在功能按键主菜单下或MDI子菜单下,将刀具当前位置设为相对零点;
3、 退出换刀后,将下一把刀移到对刀仪十字中心;此时显示的相对值,即为该刀相对与标刀的刀偏值。

如果没有对刀仪,相对刀偏值的测量步骤是:
1、 标刀试切工件端面,在功能按键主菜单下或MDI子菜单下,将刀具当前Z轴位置设为相对零点;(设零前不得有Z轴位移)
2、 用标刀试切工件外圆,在功能按键主菜单下或MDI子菜单下,将刀具当前X轴位置设为相对零点(设零前不得有X轴位移)。此时,标刀已在工件上切出一基准点。当标刀在基准点位置时,也即在设置的相对零点位置;
3、 退出换刀后,将下一把刀移到工件上基准点的位置上;此时显示的相对值,即为该刀相对与标刀的刀偏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