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zhong-gong在2005-12-29 12:0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87632103在2005-12-264:1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zhong-gong在2005-12-2522:00:00的发言:
图示系最简单的控制电路,共用三个接触器(其中两个带得电延时头)、两个得电延时继电器、两个按钮。但电路图我不会放进来,请楼主或14楼教下我啦。
这种控制方式可以用于中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冷却泵、冷冻泵、主机的启/停顺序,但多数用于输送带系统中。其中:
1.1KM1启动M1、2KM1启动M2、3KM1启动M3;
2.1KM1和2KM1接触器带得电延时头,分别对应T1、T2,是为分别启动电机而设,减少启动电流对电网的冲击;
3.2KT1、3KT1分别对应T3、T4,是让系统停止前将输送带上的物料送走,其延时长短在现场调整;
4.不知道是否能够满足要求,希望楼主、同行和前辈原理图能将意见反馈至邮箱:zhong-wei-jie@126.com。
5.完整的控制电路见论坛的《三输送带PLC设计求助》专题。
这是你的图我想问一下你的标号是怎么回事我根本就看不懂其实45楼的那个图就已经很完善了你要是想用辅助触头的那中时间继电器也应该是很简单的
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1.两个控制电路的控制思路是一致的,都能达到控制的目的:
1)45楼电路的工作原理:
启动时——揿SB1——KM1和KT1同时得电——KM1的辅助触点自锁,KT1的触点延时接通——KM2和KT2同时得电——KM2的辅助触点自锁,KM2的另一个辅助触点断开KT1的线圈,KM2的第三辅助触点接通为KT3和KA1的接通准备电路,KT2的触点延时接通KM3——KM3的辅助触点自锁,另一个辅助触点断开KT2的线圈,启动结束。
停止时——揿SB2——KM3失电,KT3及KA1得电——KM3的辅助触点断开解除自锁,KA1的触点自锁及断开KT2线圈,KT3的延时触点断开KM2的线圈,KT3的延时触点接通KT4及KA2,KM2的辅助触点断开KT3及KA1——KT4的延时触点断开KM1的线圈,KM1的辅助触点断开KT4及KA2的线圈——全部停止。
2)我的电路工作原理:
启动时——揿1SB1(101-103)——1KM1得电——1KM1(103-104)触点自锁,1KM1(201-206)触点接通为2KT1接通准备电路,1KM1延时头延时到,1KM1(202-203)触点接通2KM1——2KM1(301-306)触点接通为3KT1接通准备电路,2KM1延时头延时到,2KM1(302-303)触点接通3KM1——启动结束。
停止时——揿3SB1(301-305)——3KT1得电,3KT1瞬时触点3KT1(305-306)接通自锁,3KT1瞬时触点3KT1(301-302)断开使3KM1失电,3KT1延时到,3KT1(201-205)触点接通2KT1——2KT1瞬时触点3KT1(205-206)接通自锁,2KT1瞬时触点3KT1(201-202)断开使2KM1失电,2KM1(301-306)触点恢复断开,3KT1失电,虽有3KT1(301-302)触点恢复接通,但有2KM1(302-303)触点已先断开,3KM也不会重新得电,2KT1延时到,2KT1(101-104)触点断开使1KM1失电——1KM1(201-206)触点断开2KT1的自锁电路而失电——全部停止。
2.两个控制电路的不同点:
1)电器数量——45楼用了3个接触器,4个时间继电器,两个中间继电器,两个按钮。
我的用了3个接触器(若两个带延时头),2个时间继电器,两个按钮。
2)触点数量——45楼用了19个,
我的用了13个。
3.两个电路的比较:
1)用了带延时头的接触器(有正泰的和天水213的);
2)不必断开启动延时继电器的线圈,少了两个自锁触点。
3)45楼的电路,有些触点移动一下位置,其原理不变,却能使接线简单得多。如串在KM3线圈回路的常闭按钮,移至KT2和KM3的左边,KM3的触点与线圈靠近了就方便接线了,而两个按钮靠近了可以少走一条连线。还有KA1、KA2的自锁触点也是。
4)就45楼现在的电路,如果KT3、KT4能选取带瞬时一常开一常闭的时间继电器,就可以不用KA1、KA2。
4.结束语:
将以上设计过程总结一下:
1).由于设计采用的是同一个要求,其思路应该是一致的;
2).了解市场电器的供应情况,选择电器元件;
3).依据规范、结合控制要求和附加条件设计控制电路;
4).编写说明,以检验控制过程是否满足要求;
5).由于选用的电器元件不同,组成控制原理的复杂程度会有差异,我是凭经验简化电路的;
6).进行比较,指出其优缺点。
7).顺便说一点,勤维护也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特别是通过大电流的电器元件,如接触器,隔一段时间就检查一下其主触头,视被电弧腐蚀的情况进行修整或更换会是最好的方法。当然,最好还是更换,因为修整会影响触点的接触压力,引起接触不良。还需准备一些易损零件,如触头、电磁线圈之类的备件。
以上做法不知是否能满足您的要求?也许还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我的邮箱:zhong-wei-jie@126.com
完整的控制电路已经上传PLC论坛的《三输送带PLC设计求助》专帖:
欢迎看看,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quot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31 16:47:3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