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磁兼容性的帖子(转帖)
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骚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Susceptibility,即EMS)。
下面是关于电磁兼容性的帖子:
keeneyoung:说说我们公司的一个EMC的情况吧!
我们有一条生产线,电气控制方面的配置如下:
1、集控室:S7-300 CPU 、26个矢量控制器、11个变频器。
2、生产现场:共有五个操作台,每个操作台都有配有IM153通讯模块及I/O模块,触摸屏。
整个通讯采用的Profibus通讯。在开始的时候硬件接线方式是:PLC------->RS485中继(订货号:6ES7 972-0AA01-0XA0)------>分两路:(1、26个矢量控制器+1个操作台;2、11个变频器+4个操作台)。这种接线方式是由于设计人员害怕所接D/P点数太多,害怕影响通讯及现场的地理位置而形成的。
问题如下:生产线运行已经有近三年时间的时候,经常出现通讯故障的(矢量控制器报F082、变频器报:F0070)。故障时的主要现象及所做处理有:
1、由于生产线平时能够正常运行,出现该类故障时大多数是在台风天气前或台风天气中(因为这几年出现故障都是这段时间,并且台风天气过后生产线不做任何处理也会恢复正常。)。
2、这类通讯故障出现时,一经复位,几分钟内还会重复出现。
3、曾经怀疑是接地线做得不好,也对接地线进行过检查或整改,单独做了接地,问题只能有一点改善,没有得到根治。在今年第一场台风过境时,仍然会出现通讯故障,只是频度比去年少了一点。
4、后来由于在集控室内增加一个监控屏(用来记录生产线发生的故障),并对通讯接线进行了更改,变成:PLC---->监控屏----->26台矢量控制器------->RS485中继器----> 11台变频器与5个操作台(其余接线方式没有改变,元件位置没有移动,只是对通讯线进行增减。)。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发现生产线仍然会出现通讯故障,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所有的故障都是出现在11 台变频器上,也就是说故障都是在经过RS485中继后端的部份。通过这个现象再次申请了一段通讯线(由于该正品线很贵,公司成本卡得很严,所以只能按需申请)对接线方式进行了更改,只将后面5个操作台加在了RS485通讯中继后面。经过这段台风频发时间的运行,再也没有出现报通讯故障了。
Zane:
还是系统设计前期的问题,对抗干扰认识不足,措施不够。虽然亡羊补牢由未晚,但代价是巨大的,教训是惨痛的,而且有时还不能彻底解决,犹如一颗随时会触发的定时炸弹。所以,系统的EMC的处理一定是在设计之初予以充分的考虑才行。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这一点?
kdrjl:因为好奇,进来围观一下,就看到z版的发言了。嘻嘻
看出来了,言语间透露着对EMC的应用经验与技术沉淀。我也很有同感。其实,EMC对于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而言,应该是工作中必须要贯彻的一种原则。是衡量一个工程师是否训练有素的一个标志。EMC准则,不仅仅是现场调试中要遵循的准则。从系统选型设计到元件布置,从安装到接线。处处都要体现出EMC准则的遵守和执行。只有这样,系统的运行才能有安全、可靠的保证。
那么什么是EMC?怎么去遵循EMC?这个是自动化系统专业里的老生常谈。本楼里的讨论,大家多是围绕着调试中出现的信号不可靠或干扰不正常怎么处理 来讨论。z版的发言,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不从源头去“规规矩矩”的做?这样的系统没有隐性故障(也就是没有定时炸弹)。那多安全呀。
我希望大家都养成一种习惯,用EMC准则检查自己的“作品”的习惯。
打开你设计的柜子,看看里面的元件布置有没有接线交叉走线的问题?有没有强电弱电电缆混在一起平行走线?信号线是否做到了柜内双绞,柜外屏蔽?变频器是否加装了输入电抗器?等等
连接系统以后,检查下你的系统是否做了“等电位”处理(等电位是指所有与系统相关的装置、元件外壳导体等电位。而不是仅仅拿一个导线连上就完事了。要真正做到等电位,需要大面积连接)?
我认为接地只是为了人的安全,而等电位处理是为了设备和元件乃至信号的安全。等电位做得好,系统基本没有干扰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