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变频器论坛

回帖:662个,阅读:77284 [上一页] [1]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 [67] [下一页]
* 帖子主题:

20110711老日记连载

27585
yanwen0227
文章数:15494
年度积分:69
历史总积分:27585
注册时间:2010/4/22
发站内信
2017国庆活动(三)
晒晒工控小礼品
发表于:2011/12/4 20:15:49
#380楼
楼主,介绍一下!
10962
yanli7234 版主
文章数:3035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0962
注册时间:2002/11/8
发站内信
2011论坛贡献奖
发表于:2011/12/6 19:17:49
#381楼
最近实在太忙,一炉大修还没结束,二炉又打沟检修,说是16小时,现在已经超过40小时了。趁着现在有点儿时间,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二炉大修中热风炉的改造方案(自控系统)。
   传统方案中热风炉的控制一般采用西门子300系列的PLC,我为了省钱(给我们公司),同时也为了证实我的一个设想,采用了224XP。因为我的强项是通讯(强项是相对于我自己)所以理所当然的充分的利用了西门子的工业网络。
       一、系统结构
   1:PORT0口采用MODBUS-RTU通讯协议,波特率38400bps,连接13个MODBUS远程IO模块,其中DI五块、DO五块、AI三块。
   2:PORT1口采用北京昆仑天辰的ASCII通讯协议,波特率9600bps,连接10个天辰的手操器。
   3:CP243-1,200的以太网模块,用于连接上位WINCC电脑,最多8台,用PCACCESS1.0SP2当OPC服务器,我们实际连接6台操作站和一台工程师站(就是偶的电脑)。
   4:EM277,这个是因为热风布袋的段长非得要加一个触摸屏,而我们现有的触摸屏只支持PPI协议(200专用的),只好加了这个,不过这个还没做呢,因为现在不是非得用不可。
       二、硬件设计
   1:采用现场智能端子箱,尺寸为300(宽)×400(高)×200(厚)。箱型为户外防尘防水型,所有进出线通过PG-9电缆锁紧母。(设计是这么要求的,但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些差距的,等哪天我补个照片就能看出来了,门子少了密封条、顶上少了防水的帽子)
   2:每个智能端子箱里面放置一个DZ-47断路器、一个DC24V/20W(号称1A)的开关电源、一个远程IO模块、一排端子。
   3:按照李岩标准(当然是我自己制定的),电线颜色是严格规定的(结构实际又和理想出现了距离,下面简称实理距离)、线号是严格规定的(这个也是有实理距离)、就连线径都出现了实理距离(我想选0.5的,结果非得让我用1.0的,不是单线、是电缆)。不发牢骚了,我选的485通讯线是2×0.5的屏蔽线,一共两条,一条是PORT0的MODBUS总线;一条是PORT1的TCASCII总线(意思是天辰的ASCII协议),MODBUS的长些,大约300米。其实屏蔽也没什么用,根本没接屏蔽层。根据我多年的实践,屏蔽层的抗干扰对于485来说,貌似是效果不明显。
   4:现场的智能端子箱只有两种,一个是DI、一个是AI,DO模块直接放在热风液压站的控制柜内。DI智能端子箱外面的元件全部是接近开关。


不好意思,几个同事拉我去喝酒,明天继续。
国人当自强,共同努力,抵制日货。
27585
yanwen0227
文章数:15494
年度积分:69
历史总积分:27585
注册时间:2010/4/22
发站内信
2017国庆活动(三)
晒晒工控小礼品
发表于:2011/12/7 5:43:15
#382楼
楼主,辛苦了,全才啊!
10962
yanli7234 版主
文章数:3035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0962
注册时间:2002/11/8
发站内信
2011论坛贡献奖
发表于:2011/12/7 22:00:38
#383楼
三、虚拟线路概念
1.这个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利用现场总线、远程IO模块,能用很少的电缆来传送大量的信号。
3.从布线的角度,宁可IO模块上空余一部分通道,这些都是我所谓的“虚拟线路”
4.举例:一个远程DI,16通道,只用了8路,另外8路的用途:在那个模块附近有需要传送到控制系统的HMI电脑或者同一个系统的DO模块附近的开关量信号(后加的),就直接接到那个DI上就行了,而无需拉那么远的线路。也可能节省很多的线路。AI的情况也是如此,钢铁厂需要后加一个仪表信号很正常,如果附近有AI的智能端子箱,那就很简单了。
5.根据我的计算,不是控制系统点数庞大就一定成本高。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操作台手动,如果用触摸屏代替,自控系统貌似更复杂了,但比起那么多按钮,可靠性、成本都占优势,而且功能的优势更大。另外一个可能有争议的例子就是我认为用PLC实现各种逻辑,可靠性更高(这个可能有争议)、功能更强大、成本更低(这个也可能有争议,但我觉得线路节约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7 22:05:18编辑过]
国人当自强,共同努力,抵制日货。
10962
yanli7234 版主
文章数:3035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0962
注册时间:2002/11/8
发站内信
2011论坛贡献奖
发表于:2011/12/7 22:07:27
#384楼
补充一点:
6.485总线的抗干扰能力比远程传送的DI都强得多,比AI强的就更多了。
国人当自强,共同努力,抵制日货。
8069
wangjlcs
文章数:1470
年度积分:146
历史总积分:8069
注册时间:2004/3/2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1/12/8 11:56:11
#385楼
以下是引用yanli7234在2011/12/7 22:00:38的发言:
三、虚拟线路概念
1.这个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利用现场总线、远程IO模块,能用很少的电缆来传送大量的信号。
3.从布线的角度,宁可IO模块上空余一部分通道,这些都是我所谓的“虚拟线路”
4.举例:一个远程DI,16通道,只用了8路,另外8路的用途:在那个模块附近有需要传送到控制系统的HMI电脑或者同一个系统的DO模块附近的开关量信号(后加的),就直接接到那个DI上就行了,而无需拉那么远的线路。也可能节省很多的线路。AI的情况也是如此,钢铁厂需要后加一个仪表信号很正常,如果附近有AI的智能端子箱,那就很简单了。
5.根据我的计算,不是控制系统点数庞大就一定成本高。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操作台手动,如果用触摸屏代替,自控系统貌似更复杂了,但比起那么多按钮,可靠性、成本都占优势,而且功能的优势更大。另外一个可能有争议的例子就是我认为用PLC实现各种逻辑,可靠性更高(这个可能有争议)、功能更强大、成本更低(这个也可能有争议,但我觉得线路节约很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7 22:05:18编辑过]

有点类似于DCS了。
29727
思南 管理员
文章数:14045
年度积分:54
历史总积分:29727
注册时间:2001/3/12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1/12/8 13:39:08
#386楼
持续关注。。。
图
如您对论坛有好的建议或创想,请加大版主微信号:gkong2015
大版主推荐【工控百家谈】微信公众号,业界大拿原创内容分享
27585
yanwen0227
文章数:15494
年度积分:69
历史总积分:27585
注册时间:2010/4/22
发站内信
2017国庆活动(三)
晒晒工控小礼品
发表于:2011/12/9 2:44:36
#387楼
楼主,希望继续!
5659
liuliuguan
文章数:1732
年度积分:62
历史总积分:5659
注册时间:2008/6/9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1/12/10 10:45:16
#388楼
我也根根贴啊
17174
gf2003129
文章数:10760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7174
注册时间:2007/9/2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1/12/10 18:07:32
#389楼
看看!
做什么事贵在坚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78.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