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yanzhongjian在2011/12/14 22:27:26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yanli7234在2011/11/22 8:33:28的发言:
我原来有个徒弟是初中毕业的,后来水平也很不错。关键是看你是否好学、是否用心。现在的结果是我对手下的培训(编程、画面方面)比较失败,而且有不少程序和画面流出了,被其他的有新人给得到了。我觉得有些被盗的感觉。我决定从今天开始,编程和画面要严格的保密。虽然水平也不怎么高,但还是有我自己的心血的,被那些连招呼都不用打一个的人拿走,还是有些肉疼的。
保守还是保护,真的很难区分,有些人就是一心想不劳而获,有些师傅被徒弟取而代之,(就是所谓的教会徒弟 饿死师傅)
教人就教水平低的,不要教水平高的,他水平高,你教了他。他还认为你是看不起他,扫了他的面子。
说的很有道理。
有些人动辄说别人保守,但别人辛辛苦苦的绞尽脑汁学到的或者研发的(我的很多东西可以说算是研发的)你凭什么就手到擒来呢?
知识产权也是很有价值的。我现在就想开发一种新的通讯协议,以MODBUS-RTU为基础,基本兼容,但通讯速度(同波特率)能提高大约30~80倍(如果连接31个16DI/DO,速度应该能达到标准协议的80倍以上,但模拟量的应该不低于30倍)。
我的观点:模拟量的速度慢点是无关紧要的,但开关量确实至关重要的。假设系统中有16个16DI模块、15个16DO模块,用标准的MODBUS协议,就算波特率为115200bps,也基本没有使用价值。比如按钮接DI模块,一般人按一下启动按钮,时间短的大约为0.3秒,而标准协议下的MODBUS远程IO模块(共31个)扫描一轮的时间肯定超过0.3秒(这个是实测的,用的西门子224XP、16个DI/DO模块,扫描时间10次平均值×2),而且检测到这个按钮的延时并不恒定,就是说可能会丢掉这次按钮的动作,但如果扫描时间能在0.1秒,则完全具有实用价值了。西门子的DP在波特率相同的情况下就比MODBUS的响应速度高得多(这个结果是实测+估算得到的),所以我认为MODBUS是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的(虽然CAN的响应时间貌似更大,但这个是485和CAN通讯机制的差别,恐怕无论怎么改进,485的响应时间也赶不上CAN,这个我认为是单主系统和多主系统的差别,虽然DP也可以是多主,但那是软件令牌来实现的,没有硬件冲突检测和应变机制)。我的改进也主要是针对MODBUS的数据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