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篇文章都写的是电机的维修,今天也还是这个主题,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3月8号上午点检的二号铁除尘710KW高压电机正常,当时我的记录是:前轴轴承有轻微干磨声,温度32度,机身温度53度,后轴声音正常温度35度;和往常一样!中午十二点钟,值班班长给我打电话说:这个电机前轴突然温度持续增高,加油时间有几天,(意思是不应该差润滑油)怎么办?我到现场的时候温度已达83度,还在不断的增高,我在那监视了十五分钟温度涨到96度,通知调度要求停机。停机后的一段时间里温度涨到111.8度才往下跌。这个电机已使用4年多,本来是计划准备要更换轴承的,只是由于年前报的轴承一直没回货,所以只好一直在使用中,今天温度剧增看来是用不了了,下单拆机看看什么情况吧!这单呢先是维修电工一份,维修钳工一份(他们是不同的两个公司),钳工拆地脚螺帽。电工拆线。第二天一早我把电工忽悠到现场拆电机端盖后,我就去其他区域点检去了,没几分钟检修站的站长打电话给我说这电机不归他们维修,(已把电工全部撤走了)是钳工的事。我打电话给设备厂长问这电机到底归谁维修,厂长说:不知道,要问上面的领导,当时这两家是怎么定的维修范围。(糊涂官呀真没办法)电机就这样被搁着了,到下午三点维修钳工在他们领导的压迫下才开始拆电机。钳工弄电机免不了又要告诉他们怎么弄,要注意哪些事项!看他们那样就觉得这次维修注定要失败,给我的感觉他们就没怎么干过电机维修。电机是拆开了,损坏的轴承也拆下来了。在上文提到的所有坏现象和毛病,在这次全部再现了一次,艰难的、勉强的做到了这一步。我到其他单位借了一套前后三个轴承。
在装轴承的过程中我一下都不敢离开,正常的点检也不敢去了。由于钳工同志们的国语水平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交流起来很吃力,意思很难表达清楚(这的电工在这方面要好多了)这段时间正好老婆家的父母及姐妹来看我们,我跟我的领导请了三天假,11、12、13三天带着亲戚到厦门去了。走之前反复交代了该怎么弄,钳工班长一个劲的点头,“一定照办”12号下午值班班长给我打电话说机器弄好了,在空车试机,前轴温度没几分钟达到93度不敢再试了,我问运行了多长时间,说:有半个小时了,温度基本稳定了。我说一般情况新加油的轴承温度是要高点,如果温度不涨就接着试直到温度往下降时,就可以上负载运行了,如果没降反升就立马停机。
第二天一早我打电话给值班人员问情况,说是电机一直在93-96度之间徘徊,厂部的设备厂长、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到现场诊断要停机。我说等我回了再说吧,你们先不要动这机器。
14号我回到单位看到那电机被重新拆开,钳工在按厂部领导的指示在返工重装。并且要把以前的一滚珠一滚柱前轴承全部改为滚珠轴承,并在两轴承之间加一五个厚的隔离圈。而且钳工在用割刀加热烘烤轴承的内圈,我看一大堆领导在那,没做声,只是说了一句“你们又在瞎搞,用火加工轴承”就去点检了;这些领导怎么做我不能说对错,只有事实证明他们错了,那就是错的,在这之前他们是不会听你的,说了也白说;因为领导永远都是对的!
下午要试车的时候我到现场试了一下轴,发现根本就转不动,让钳工把端盖打开,边转动轴边均匀紧固端盖螺丝。电机用手盘依然很重,但比先前好了许多。再空载运行电机时,不到十分钟前轴温度急剧增到100多度,赶快停机。
还是我亲自来吧,重新拆机。吊离底座拆开端盖,(钳工在平衡轴的时候是采用千斤顶把轴平衡顶起,我觉得这办法可取)当拆到轴承座的时候,由于是两个滚珠轴承压在球墨铸铁轴承座里,用拉马加千斤顶根本就拉不下来,我不允许加热处理,他们就不敢再弄了,把工具一甩就闪人了,不干了!我打电话给检修站站长让他必须把电工叫来,他本来就是想看钳工的笑话的,目的达到了,我叫他们来就没什么悬念了。
叫电工的目的是因为电工同志们的国语水平较钳工好,交流起来也方便。再我们前身都是一个单位的,大家都互相了解些,我说什么他们都听。轴承座其实也不是那么的难下,只是钳工没仔细想过怎么下,见困难就躲,电工来了我让电工到库房拿几个16的螺杆,架上拉马千斤顶得上力,把螺杆反上到轴承座上利用拉马架子的反作用力一点一点把轴承座单独推离轴承(当时没注意留张照片,等有时间画一张三维图,便于理解)拉下轴承座后拉下轴承时,看到第一次还比较光滑的轴,现在已变成这个样子了(下图)轴上还有断迹,这就是用火加工轴承造成的后果,至于对轴承的损伤肉眼暂时是看不出来的
说过不要用火烘烤轴承,就是不听,真没办法!
再重装的轴承,依上篇文章中的方法严格炮制,总成后转动轴,觉得没怎么感到有阻力,空车运行温度开始在65度后不在上升,运行半小时温度就开始下降至53-56度,装接手落位,加载运行良好。
回想这次轴承更换的成败过程,觉得非常值得反省和总结:在钳工第一次装的时候没有严格按规范去做,装配不平衡,安装尺寸把握的不好,致使轴很重,但还不算失败,只要稍加调整就可达到运行标准。第二次组装就不能不说是一次无知的瞎胡闹了。毫无理论依据,说白点就是对轴承的知识一无所知:滚柱轴承内外圈与柱体是线接触,而滚珠轴承内外圈与球体是点接触,在承受径向力方面小于滚柱轴承很多倍;把原机滚柱轴承和滚珠轴承的混合安装,改为由两个滚珠轴承同装,中间还增加了一个五个厚的金属隔离圈,(意在增加轴承间的距离,便于润滑油循环,从而降低轴承的温度),这样安装却使轴承的径向承受能力下降。在空载运行情况下温度都剧增,如果带了负载的情况下,一旦电机轴和机械轴的中没对上该是怎么一个情况?简直不敢想象了;我的理解是:前后两滚柱轴承承担着轴的径向力,而前面的滚珠轴承起到轴向定位作用。第三次安装是亲自操刀组装、调间隙、加油、上端盖每一点都仔细的去完成的。总的来说运行的还是不错的,声音和温度都在可允许的范围之内,唯有遗憾的是没有新的滚珠轴承只好用被火烤过那个,轴承本来就是经过热处理而完成的,如果再用火来处理,势必会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3 14:58:5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