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2/1 0:53:29
#200楼
以下是引用651741142在2013/1/21 17:00:18的发言:
第二天一早,钳工架好拉马和千斤顶准备把前接手给拉下来,但用了很大的力,花了几个小时还搞不定,建议他们用氧割枪烘烤,加热到了一定的时间,用大锤在拉马的后端用大锤狠敲了一下,“乓”的一声,接手移动了几个厘米,接着给千斤顶加力,使接手脱离主轴。下风机后面的风叶可是费了老鼻子的劲,也是几个小时才好不容易给下了下来!一天也过去了,电机就成上图那样了。
第三天当电工拆电机端盖时,我反复强调拆之前一定要用头顶的电动葫芦挂上两个手拉葫芦,把电动葫芦起到一定的位子,再用手拉葫芦慢慢的把电机主轴平衡的带上力。遭到检修站副站长的强烈反对,说根本没这个必要。我和他争了半天,他才勉强接受,但葫芦只挂了前轴一端。后问我接下来再怎么弄,“先下前端盖吧”在把粉色端盖上外圈的十二个螺杆全部拧掉后,告之:电机端盖(粉色圆盘)外圈上有四个16的螺丝孔,内圈上有两个16的孔,用16X80的螺杆分别上到这些孔上去,同时用扳手一起拧就可以把这个圆盘给顶下来了! (哦,图中有点小错误,深色圆盘上的两个16的孔应该在粉色圆盘的内圈上,因画的是三维图片,改动起来很费事)
大概拧了十几分钟,粉色圆盘慢慢与电机主体脱离,拧到最后,只听得“轰”的一声,前段轴掉了下来,砸到定子硅钢片上,我一下就烦了:“要你们用葫芦吊着,收紧手拉葫芦,你们就是不听;一点规范都不懂,不懂也就算了,还不听别人的意见”检修站副站长很不好意思的说:“不要紧,不要紧,我和XX在我们以前的单位都是这么下的都没事”我真的不好再发火了,心里窝火:“就给我吹吧,干过还问我怎么拆?就这水平维修的电机也不会长寿”但嘴上还不能说!这时已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了,我叫大家都去吃饭了。
到了下午一点四十,我去现场的时候,看到电工已把后大端盖顶出了大概30毫米。大端盖内圈的两个螺丝未顶,致使大端盖带着主轴往后拖了30毫米。看我来了,电工就说后端盖下不来了。我一看给气的半死,我就在那大吼开了:“你们几时才能有点进步,上午怎么下的现在就怎么下呀,让你们前后都挂上葫芦,你们就是不听,转子整个的砸在定子上了,还往后拖了30毫米,这样转子和定子的硅钢片会拉翻的”这时检修站的站长(负责检修站全盘工作)来了,问是怎么回事,电工就简单的对他说了一下,他说没什么没什么。我说:“什么叫没什么,你们总是不按规范来,我今天才找到根源,原来你这做领导的都这么的不讲究规范,下面的谁还讲究?”站长脸上挂不住了,不好意思的溜走了!我又说“内圈的螺丝你们为什么不顶,不顶怎么下的来?”两小电工连忙用两螺杆把电机轴承端盖给顶住,一点一点的把圆盘顶离轴承座;看到他们这样做事,我一下午都不敢离开。拆开轴承座,转动轴承,看到前轴承有一半的滚珠都不怎么转动了。看样子这轴承是真的不能再用了,幸亏我没敢要他们继续运行了!让电工把前后轴承用专用工具全部拉下来时,已是下午下班时间了,明天继续吧!
第四天一大早,我就到现场吩咐电工用柴油清洗前后端盖的润滑油,在轴承加油时,一小电工用带脏的手套加油,连忙将其制止!(真的好头痛,怎么都是这样在做事情)让钳工架好油锅把轴承放在油中加热。一个小时过去,前后轴承热装顺利。等轴承冷却后让电工往端盖和轴承里加润滑脂,上好前端盖,我就问你们准备怎么装这前后端盖,还是那副站长说:“先装好一头,再装另一头”。我说:“你这么装,能装的上去吗?必须要用葫芦吊平衡,两头同时装,你那样装会把大端盖盘拧破,或是拧变形,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电机就报废了。或是把轴承里的滚珠挤变形,那这台电机用不了多时就又得换轴承!”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就对副站长说,“你们去吃饭吧。给我留一个人配合我一起把前后端盖给上了”看了他们前期的表现,我真的不敢再相信他们了。
我和另一个电工师傅(年龄大点,也没什么经历,但动手能力还可以)一起,一前一后,均衡的把电机轴调到位,对准圆盘和电机主体上的螺丝孔,把十二个螺杆对称的拧进去,整整两个小时,等电工来时,我们基本都已上好定位了,让电工把没紧到位的螺杆都平衡的紧到位!我带着那电工师傅一起到餐馆去吃饭去了,我们再回到现场时,钳工已把电机吊到机座上,准备调校,对中!我问“你们估计几时能校好?”钳工说明天中午之前给你校好,“行”就这么地吧。钳工校对,电工接线!
第五天下午送高压,开机,电机轴承里的声音听起来很不错,“均匀,平滑”
针对这次维修保养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想说几句:作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必须把规范放在第一位(在安全的情况下)当众多技术工人在一起,理论水平差不多时,最能体现能力和水平的,就是规范和对事情的细节问题处理的是否到位。同样是给电机装轴承,有的人装的能用三、五年,因为他把很多细节处理好了,按规范来做了。有的人装的最多只能用半年,就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规范”是什么还没有一个具体概念。我很不客气的对检修站的副站长说:“按你的方法装的轴承一定是个短命鬼,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又得要更换,不信我们打赌,你装一台,我装一台比一下”
看了后,又学习巩固了很多知识,杨师傅每一篇帖子都能学到很多技术知识以及操作规范!不得不说安全不光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设备负责!
第二天一早,钳工架好拉马和千斤顶准备把前接手给拉下来,但用了很大的力,花了几个小时还搞不定,建议他们用氧割枪烘烤,加热到了一定的时间,用大锤在拉马的后端用大锤狠敲了一下,“乓”的一声,接手移动了几个厘米,接着给千斤顶加力,使接手脱离主轴。下风机后面的风叶可是费了老鼻子的劲,也是几个小时才好不容易给下了下来!一天也过去了,电机就成上图那样了。
第三天当电工拆电机端盖时,我反复强调拆之前一定要用头顶的电动葫芦挂上两个手拉葫芦,把电动葫芦起到一定的位子,再用手拉葫芦慢慢的把电机主轴平衡的带上力。遭到检修站副站长的强烈反对,说根本没这个必要。我和他争了半天,他才勉强接受,但葫芦只挂了前轴一端。后问我接下来再怎么弄,“先下前端盖吧”在把粉色端盖上外圈的十二个螺杆全部拧掉后,告之:电机端盖(粉色圆盘)外圈上有四个16的螺丝孔,内圈上有两个16的孔,用16X80的螺杆分别上到这些孔上去,同时用扳手一起拧就可以把这个圆盘给顶下来了! (哦,图中有点小错误,深色圆盘上的两个16的孔应该在粉色圆盘的内圈上,因画的是三维图片,改动起来很费事)
大概拧了十几分钟,粉色圆盘慢慢与电机主体脱离,拧到最后,只听得“轰”的一声,前段轴掉了下来,砸到定子硅钢片上,我一下就烦了:“要你们用葫芦吊着,收紧手拉葫芦,你们就是不听;一点规范都不懂,不懂也就算了,还不听别人的意见”检修站副站长很不好意思的说:“不要紧,不要紧,我和XX在我们以前的单位都是这么下的都没事”我真的不好再发火了,心里窝火:“就给我吹吧,干过还问我怎么拆?就这水平维修的电机也不会长寿”但嘴上还不能说!这时已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了,我叫大家都去吃饭了。
到了下午一点四十,我去现场的时候,看到电工已把后大端盖顶出了大概30毫米。大端盖内圈的两个螺丝未顶,致使大端盖带着主轴往后拖了30毫米。看我来了,电工就说后端盖下不来了。我一看给气的半死,我就在那大吼开了:“你们几时才能有点进步,上午怎么下的现在就怎么下呀,让你们前后都挂上葫芦,你们就是不听,转子整个的砸在定子上了,还往后拖了30毫米,这样转子和定子的硅钢片会拉翻的”这时检修站的站长(负责检修站全盘工作)来了,问是怎么回事,电工就简单的对他说了一下,他说没什么没什么。我说:“什么叫没什么,你们总是不按规范来,我今天才找到根源,原来你这做领导的都这么的不讲究规范,下面的谁还讲究?”站长脸上挂不住了,不好意思的溜走了!我又说“内圈的螺丝你们为什么不顶,不顶怎么下的来?”两小电工连忙用两螺杆把电机轴承端盖给顶住,一点一点的把圆盘顶离轴承座;看到他们这样做事,我一下午都不敢离开。拆开轴承座,转动轴承,看到前轴承有一半的滚珠都不怎么转动了。看样子这轴承是真的不能再用了,幸亏我没敢要他们继续运行了!让电工把前后轴承用专用工具全部拉下来时,已是下午下班时间了,明天继续吧!
第四天一大早,我就到现场吩咐电工用柴油清洗前后端盖的润滑油,在轴承加油时,一小电工用带脏的手套加油,连忙将其制止!(真的好头痛,怎么都是这样在做事情)让钳工架好油锅把轴承放在油中加热。一个小时过去,前后轴承热装顺利。等轴承冷却后让电工往端盖和轴承里加润滑脂,上好前端盖,我就问你们准备怎么装这前后端盖,还是那副站长说:“先装好一头,再装另一头”。我说:“你这么装,能装的上去吗?必须要用葫芦吊平衡,两头同时装,你那样装会把大端盖盘拧破,或是拧变形,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个电机就报废了。或是把轴承里的滚珠挤变形,那这台电机用不了多时就又得换轴承!”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就对副站长说,“你们去吃饭吧。给我留一个人配合我一起把前后端盖给上了”看了他们前期的表现,我真的不敢再相信他们了。
我和另一个电工师傅(年龄大点,也没什么经历,但动手能力还可以)一起,一前一后,均衡的把电机轴调到位,对准圆盘和电机主体上的螺丝孔,把十二个螺杆对称的拧进去,整整两个小时,等电工来时,我们基本都已上好定位了,让电工把没紧到位的螺杆都平衡的紧到位!我带着那电工师傅一起到餐馆去吃饭去了,我们再回到现场时,钳工已把电机吊到机座上,准备调校,对中!我问“你们估计几时能校好?”钳工说明天中午之前给你校好,“行”就这么地吧。钳工校对,电工接线!
第五天下午送高压,开机,电机轴承里的声音听起来很不错,“均匀,平滑”
针对这次维修保养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想说几句:作为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必须把规范放在第一位(在安全的情况下)当众多技术工人在一起,理论水平差不多时,最能体现能力和水平的,就是规范和对事情的细节问题处理的是否到位。同样是给电机装轴承,有的人装的能用三、五年,因为他把很多细节处理好了,按规范来做了。有的人装的最多只能用半年,就是因为在他的心中“规范”是什么还没有一个具体概念。我很不客气的对检修站的副站长说:“按你的方法装的轴承一定是个短命鬼,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又得要更换,不信我们打赌,你装一台,我装一台比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21 17:28:51编辑过]
盛世煙花血染畫,霧如輕紗雪翎幻。 /太極玄清道浮沉,零落成泥淼水寒/ 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