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4楼 hmz810220
茶道讲究的是:和,静,怡,真 压抑的就没有必要听了。
听古筝 高山流水 点上好的檀香 泡上一壶好茶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
“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才是人间真道。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事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时候,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家更主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无论是羽士还是高僧或儒生,都殊途同归地把“静”作为茶道修习的必经大道。
因为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可以说:“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怡”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体现于平常的日常生活之中,它不讲形式,不拘一格。
历史上王公贵族讲茶道,他们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
文人学士讲茶道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交朋结友。
佛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见性成佛。
道家讲茶道,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
普通老百姓讲茶道,重在“茶之味”,意在去腥除腻,涤烦解渴,享受人生。
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在茶事活动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人不轻易言“道”,而一旦论道,则比执著于“道”,追求于“真”。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
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
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 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
茶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11/7 19:59:3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