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6楼:
1、收电费计算是按有功功率消耗的多少计算的,无功功率少收或不收。节电奇迹是按有功功率消耗多少计算的,是有电费收据证明的。
2、提高功率因数后,从电源输入的有功功率是不变的。但在支路进行无功补偿,负载做功会增大的,如外行13的小试验:
(1)并联电容前:电源输入电流为0.08安,电压为160伏,视在功率约为12.8伏安,有功功率为8.1瓦。输出端电流为2.75安,电压为2.75伏,功率约为7.56瓦。
(2)并联电容后:并联电容后:电源输入电流为0.06安,电压为174伏,变压器输入电流:0.087安,视在功率约为15.138伏安,有功功率为9.6瓦。
电路中的功率因数:COSφ总=8.1÷(0.06×160)=0.844。输出端电流为2.97安,电压为2.97伏。功率约为8.82瓦。
对试验结果分析:(1)安装电容器后,从电源输入的电能不会增加,仍然是8.1瓦,
(2)输出8.82瓦,就是做8.82瓦的功。因为输出8.82瓦大于8.1瓦,所以输出大于输入。从试验结果看出现了三增大,与在电网中的无功补偿情况不同。但与调谐电路具有选择信号的能力是一样的。
3、无功功率不消耗电能为什么会产生电压降?(1)消耗电能的标志是什么?至今还不清楚,从实践中看就是电压降,消耗能量的多少为电压降与电流的乘积。(2)电流是由电子运动产生的,电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一样,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外力作用。电源电压好比为外力,代表能量。纯电阻好比摩擦力,感秔好比物体的重力(保守力)。在宏观重力消耗能量,同理在微观感抗也消耗电能。
不论人们是否承认视在功有实际意义?在电感负载中没有无功功率是不行的,从什么地方输入都行,但不输入是不行的,在实践中电流和电压是必须测量的。
4、因为感抗是一种保守力,所以可补偿,它好比在宏提升重物一样,电容器是一个配重,与感抗互相抵消,并产生内电动势,输出无功电流。
5、利用哲学观点分析:谐振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无法否认的。按书中观点电感不消耗电能,电路谐振也不产生电能,那么就反映不出谐振的本质,电路谐振就不会有任何用处。
6、P=1.73*U*I*COS公式,在电路谐振时电感负载中的电流和电压增大,功率因数不变,计算结果功率必然增加。利用错误的补方法,否认别人的正确补偿结果,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
7、在无功补偿时必须控制负载的端电压,不是越高越好,要与负载电压相匹配。节电是当代的大事,更是本单位的大事,对于电工来说,必须学会无功补偿节电的正确方法。有对节电感兴趣的人请联系。
GCLZF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