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8/7 19:45:00
#0楼
0807 【万泉河】标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在PLC标准化编程的推广方面,我得有多迫切希望能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如果能有的话, 大家可以互相竞争,对比, 各自以更好的技术和服务, 贡献行业贡献社会,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应用水平。
而不是和现在这样, 除了技术本身, PLC的编程方法本身的一些技术点的宣传讲解之外, 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从最基本的道理讲起,多角度科普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包括现在正在筹划编写的《三菱PLC标准化编程烟台方法》一书,就计划拿出专门的一个章节,把各种写过的关于标准化的概念的文章收纳进去。 包括本文。
前面一本《PLC标准化编程原理与方法》,直接讲实现原理了,而基础的应用需求没有刻意去讲, 现在发现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太多的同行, 对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接触太少,很多时候仅仅以自己片面理解的,道听途说的各种错误的甚至完全不相关的理论来跟我对质。简直令我哭笑不得。 所以有今天这篇文章,讲解一下标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
当然, 这对词是我自己发明的,是借鉴了通讯协议当中信息的发布者和订阅者的概念引申而来的。
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标志便是产生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标准, 充斥到人类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例子是英制管螺纹的标准。
英国人发明了英制管螺纹的标准,普及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以至于我们国家虽然主要推行的是公制,然而在管路方面的实际施行的标准主要还是英制管螺纹。
比如我们每个家庭, 入户的主管道的口径不算,家庭内的各分支管道,管件等等, 主要是1/2英寸(简称4分管)的,忽略极少数的豪宅别墅可能会有一些使用6分即3/4英寸之外, 通常家庭, 无需验证, 都是1/2寸的。
比如,你正在下班路上, 接到老婆电话, 通知你家里水龙头坏了, 要你顺便进一个五金店买一个新的回来换上。 你不需要核实口径,尺寸,螺纹大小,牙口角度,锥度,密封方法等等,一概不需要。更不需要核实原本的生产厂家和型号,因为并不需要照着一样的型号买。 五金店里随便有什么品牌,只要你当场喜欢,价格能接受,都可以直接买下, 回家直接就能换上使用。
所以,标准起到的作用是互换性。
百度百科有专门的关于“标准化和互换性”的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标准化和互换性/15613377
定义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在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件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效益;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某一产品(包括零件、构件)与另一产品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完整的全文请跳转到词条里阅读。这里只转发了定义。
定义很清楚,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互换,是为减少重复,提高效率。
在电气自动化行业, 大家都天天被充斥耳边的是IEC国际电工标准。 是IEC国际电工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用于指导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国际标准。 所发布的标准涵盖了电气自动化行业的方方面面。比如:IEC 60050-441 第441章:开关设备、控制设备和熔断器
同样举上面的例子, 如果家中的某一个开关坏了, 这个开关必然是符合此标准60050-441的, 那么就可以互换,你跑到五金店买任何一个品牌的同类型同规格产品,就可以直接换上去。 因为所有厂家生产此产品都至少要符合这个标准规范。 甚至规格系列都可能是标准所规定好的。 当然,性能有高有低, 价格也有高有低, 但最底线是要能达到IEC标准的要求。
所以, 这里的标准的生产者是IEC标准化组织,而消费者是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者了。当然, 世界上的各种标准化组织非常多,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标准化委员会, 会自己组织制定国家标准, 各种国际标准也有可能被吸收采纳成为国家标准。
然后就是每个从事PLC编程的工程师都听说过的IEC 61131-3了。我曾经写过文章《【万泉河】PLC编程中的IEC61131-3标准》 介绍了其与烟台方法的关系,以及在进行标准化开发中遇到的困难。
今天,站在标准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看,其生产者当然是IEC组织, 而消费者则是每一个从事PLC编程的工程师。 目的是为了减少PLC工程师学习编程语言的重复性工作量, 目的是以尽可能一致的编程语言,让工程师可以只针对一个品牌学习之后,在用到其它的品牌的产品的时候, 就不再需要另外专门学习。
从效果来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CODESYS家族概念兴起之后,在进行品牌切换的时候,PLC工程师的学习工作量确实可以大幅减少了。 然而要想达到直接替换的目的, 好像离得还很远。 工程师仍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专门了解学习。这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CODESYS的功劳。 非CODESYS家族的产品之间差距更大。
所以针对此状况, 国际上又成立了PLCOPEN组织,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推广和普及IEC61131-3标准,同时PLCOPEN组织还又升级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语法和功能模块,期待未来成熟之后,能补充到IEC标准之中,使得产品使用更方便,更统一。
然而, 这些工作都只是标准的生产者做的事,是协调统一各PLC厂商, DCS厂商, 以及嵌入式各种产品厂商的的规范,而对于使用这些产品的工程师,只能被动地接收,没有任何的主动权,甚至好处坏处对每个人还不一样。
比如现在的技术市场, 有一些特殊品牌的PLC以及不知名品牌的DCS产品,因为比较小众, 所以具有其使用经验的工程师数量比较少, 一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 这方面的人才就奇缺,
即便开出的价格非常高的情况下,也仍然很难找到帮手。由此,对这些工程师个人来说, 掌握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的技能,反而是好事了。
前面的百度词条明确讲到了, 所有标准化的目的针对的是工作中的重复性。 烟台方法针对的PLC编程的标准化, 指的是, 同一个公司每一个工程师,面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的时候, 往往都要重复做大量相似的工作。 尽管项目或者设备的结构类型相似,都是同一行业同一个功能的设备或者系统, 然而因为工业应用的复杂性,每一个系统, 每一台设备, 其功能配置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就导致工程师需要对每一套系统都单独做设计,单独编程, 单独调试,有时候都需要到现场出差很长时间。
通过辅导培训PLC工程师合理搭建系统架构, 实现最大程度的系统设计模块化,以期实现公司范围的设备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工程师从IEC标准的消费者, 变身为公司标准的生产者, 而公司标准的消费者,则是产线的电工技师或者新入职的学习阶段的助理工程师。
所以对于PLC标准化编程,烟台方法既不是生产者, 也不是消费者, 而只是提供实现标准化的技能方法, 是助推器。
而至于公司的客户,购买了设备系统的甲方, 他们是不是标准的消费者呢?其实也不是。
咱们所做的系统,只要功能丰富,运行稳定,界面友好,便于使用,维护方便, 或者即便有技术服务需求的时候, 能够及时响应,通过远程模块及时处理故障, 那么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 并没有兴趣得到设备的源程序, 那么程序的标准化程度与甲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曾经辅导实施标准化设计的第一个设备厂, 在实现标准化设计之后,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然后合作工厂的朋友就问,在市场投标的时候,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显著的优点吹嘘给客户?
我说,跟他们基本没有关系。 顶多可以告诉客户, 我们的系统设计调试周期比较短, 效率高, 时间可控,投运后功能稳定,需要反复整改的错误少,甚至没有。
而至于如果甲方索要咱们的设计标准, 以用于指导他们的其他的供应商参考实施, 以实现他们厂区设备的统一标准化, 嘿嘿, 那不行。 不给。
那是我们的核心机密, 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经常有同行见到标准化编程几个字的字样, 就吓坏了, 就以为烟台方法一旦成为行业标准,自己选择编程方法的权利都没有了, 都要被我给剥夺了。所以一定要坚决抵制,要将其扼杀胎死腹中。 我给的回答是,别想好事了。 想要还不给呢!
烟台方法对成为任何行业的标准, 都不感兴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只针对PLC工程师设计编程工作中遇到的大量重复性工作, 做出一点贡献,就已经是极大的创新了。 再高的理想愿望,没有。也没有必要。
在PLC标准化编程的推广方面,我得有多迫切希望能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如果能有的话, 大家可以互相竞争,对比, 各自以更好的技术和服务, 贡献行业贡献社会,提高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应用水平。
而不是和现在这样, 除了技术本身, PLC的编程方法本身的一些技术点的宣传讲解之外, 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从最基本的道理讲起,多角度科普标准化的概念和意义。 包括现在正在筹划编写的《三菱PLC标准化编程烟台方法》一书,就计划拿出专门的一个章节,把各种写过的关于标准化的概念的文章收纳进去。 包括本文。
前面一本《PLC标准化编程原理与方法》,直接讲实现原理了,而基础的应用需求没有刻意去讲, 现在发现有必要补上这一课。
太多的同行, 对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接触太少,很多时候仅仅以自己片面理解的,道听途说的各种错误的甚至完全不相关的理论来跟我对质。简直令我哭笑不得。 所以有今天这篇文章,讲解一下标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
当然, 这对词是我自己发明的,是借鉴了通讯协议当中信息的发布者和订阅者的概念引申而来的。
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标志便是产生了各种形形色色的标准, 充斥到人类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常见的例子是英制管螺纹的标准。
英国人发明了英制管螺纹的标准,普及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以至于我们国家虽然主要推行的是公制,然而在管路方面的实际施行的标准主要还是英制管螺纹。
比如我们每个家庭, 入户的主管道的口径不算,家庭内的各分支管道,管件等等, 主要是1/2英寸(简称4分管)的,忽略极少数的豪宅别墅可能会有一些使用6分即3/4英寸之外, 通常家庭, 无需验证, 都是1/2寸的。
比如,你正在下班路上, 接到老婆电话, 通知你家里水龙头坏了, 要你顺便进一个五金店买一个新的回来换上。 你不需要核实口径,尺寸,螺纹大小,牙口角度,锥度,密封方法等等,一概不需要。更不需要核实原本的生产厂家和型号,因为并不需要照着一样的型号买。 五金店里随便有什么品牌,只要你当场喜欢,价格能接受,都可以直接买下, 回家直接就能换上使用。
所以,标准起到的作用是互换性。
百度百科有专门的关于“标准化和互换性”的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标准化和互换性/15613377
定义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在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件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效益;
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某一产品(包括零件、构件)与另一产品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完整的全文请跳转到词条里阅读。这里只转发了定义。
定义很清楚,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互换,是为减少重复,提高效率。
在电气自动化行业, 大家都天天被充斥耳边的是IEC国际电工标准。 是IEC国际电工标准委员会发布的用于指导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国际标准。 所发布的标准涵盖了电气自动化行业的方方面面。比如:IEC 60050-441 第441章:开关设备、控制设备和熔断器
同样举上面的例子, 如果家中的某一个开关坏了, 这个开关必然是符合此标准60050-441的, 那么就可以互换,你跑到五金店买任何一个品牌的同类型同规格产品,就可以直接换上去。 因为所有厂家生产此产品都至少要符合这个标准规范。 甚至规格系列都可能是标准所规定好的。 当然,性能有高有低, 价格也有高有低, 但最底线是要能达到IEC标准的要求。
所以, 这里的标准的生产者是IEC标准化组织,而消费者是购买相关产品的消费者了。当然, 世界上的各种标准化组织非常多,每个国家也有自己的标准化委员会, 会自己组织制定国家标准, 各种国际标准也有可能被吸收采纳成为国家标准。
然后就是每个从事PLC编程的工程师都听说过的IEC 61131-3了。我曾经写过文章《【万泉河】PLC编程中的IEC61131-3标准》 介绍了其与烟台方法的关系,以及在进行标准化开发中遇到的困难。
今天,站在标准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看,其生产者当然是IEC组织, 而消费者则是每一个从事PLC编程的工程师。 目的是为了减少PLC工程师学习编程语言的重复性工作量, 目的是以尽可能一致的编程语言,让工程师可以只针对一个品牌学习之后,在用到其它的品牌的产品的时候, 就不再需要另外专门学习。
从效果来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CODESYS家族概念兴起之后,在进行品牌切换的时候,PLC工程师的学习工作量确实可以大幅减少了。 然而要想达到直接替换的目的, 好像离得还很远。 工程师仍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专门了解学习。这其中还有一大部分是CODESYS的功劳。 非CODESYS家族的产品之间差距更大。
所以针对此状况, 国际上又成立了PLCOPEN组织,主要目的是更好地推广和普及IEC61131-3标准,同时PLCOPEN组织还又升级制定了一些具体的语法和功能模块,期待未来成熟之后,能补充到IEC标准之中,使得产品使用更方便,更统一。
然而, 这些工作都只是标准的生产者做的事,是协调统一各PLC厂商, DCS厂商, 以及嵌入式各种产品厂商的的规范,而对于使用这些产品的工程师,只能被动地接收,没有任何的主动权,甚至好处坏处对每个人还不一样。
比如现在的技术市场, 有一些特殊品牌的PLC以及不知名品牌的DCS产品,因为比较小众, 所以具有其使用经验的工程师数量比较少, 一些系统升级改造项目, 这方面的人才就奇缺,
即便开出的价格非常高的情况下,也仍然很难找到帮手。由此,对这些工程师个人来说, 掌握这些非标准化产品的技能,反而是好事了。
前面的百度词条明确讲到了, 所有标准化的目的针对的是工作中的重复性。 烟台方法针对的PLC编程的标准化, 指的是, 同一个公司每一个工程师,面对不同的工程项目的时候, 往往都要重复做大量相似的工作。 尽管项目或者设备的结构类型相似,都是同一行业同一个功能的设备或者系统, 然而因为工业应用的复杂性,每一个系统, 每一台设备, 其功能配置都或多或少有些不同,就导致工程师需要对每一套系统都单独做设计,单独编程, 单独调试,有时候都需要到现场出差很长时间。
通过辅导培训PLC工程师合理搭建系统架构, 实现最大程度的系统设计模块化,以期实现公司范围的设备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工程师从IEC标准的消费者, 变身为公司标准的生产者, 而公司标准的消费者,则是产线的电工技师或者新入职的学习阶段的助理工程师。
所以对于PLC标准化编程,烟台方法既不是生产者, 也不是消费者, 而只是提供实现标准化的技能方法, 是助推器。
而至于公司的客户,购买了设备系统的甲方, 他们是不是标准的消费者呢?其实也不是。
咱们所做的系统,只要功能丰富,运行稳定,界面友好,便于使用,维护方便, 或者即便有技术服务需求的时候, 能够及时响应,通过远程模块及时处理故障, 那么大多数的生产型企业来说, 并没有兴趣得到设备的源程序, 那么程序的标准化程度与甲方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们曾经辅导实施标准化设计的第一个设备厂, 在实现标准化设计之后,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然后合作工厂的朋友就问,在市场投标的时候,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显著的优点吹嘘给客户?
我说,跟他们基本没有关系。 顶多可以告诉客户, 我们的系统设计调试周期比较短, 效率高, 时间可控,投运后功能稳定,需要反复整改的错误少,甚至没有。
而至于如果甲方索要咱们的设计标准, 以用于指导他们的其他的供应商参考实施, 以实现他们厂区设备的统一标准化, 嘿嘿, 那不行。 不给。
那是我们的核心机密, 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经常有同行见到标准化编程几个字的字样, 就吓坏了, 就以为烟台方法一旦成为行业标准,自己选择编程方法的权利都没有了, 都要被我给剥夺了。所以一定要坚决抵制,要将其扼杀胎死腹中。 我给的回答是,别想好事了。 想要还不给呢!
烟台方法对成为任何行业的标准, 都不感兴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只针对PLC工程师设计编程工作中遇到的大量重复性工作, 做出一点贡献,就已经是极大的创新了。 再高的理想愿望,没有。也没有必要。
PLC标准化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