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7/11/15 11:30:06
#0楼
硬件工程师“流派”之争:开发实战派VS 开发理论派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资深硬件工程师,四十多岁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理论功底非常扎实,各个电路参数计算的头头是道,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就是不行。例如做了一个滤波器,在实验室测试效果非常不错,但上了产线批量生产的时候,一致性就不好了。再有用三极管搭了一个FM放大电路,也是小批量测试效果好,大批量量产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就不行了。
再拿现在流行的主动降噪耳机举个例子,实验室数据都很好,很容易做到35dB的降噪深度,在科研院所里做到40dB以上都不是问题。但是在产线上就不一样了,受限于音腔密封性的差异、麦克风的灵敏度差异、外壳生产公差、焊接阻抗差异等等,有些能到35dB有些只能到25dB,品质分布范围很广。
做产品的,和做科研的,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批量性问题。最近iphone X频繁爆出产能不足的问题,近期富士康的iphone X只有每天2万台,连预期产能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核心就是原深感摄像头的一致性不好。再看三星吃了大亏的电池起火问题,实际发生概率只有百万分之几。
因此对于实战派而言,自己设计电路的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追求性能的极限也不是最重要的。稳定、可靠、可批量化生产、不出大概率问题也不出小概率问题,这才是王道。绝非理论派的实验室小打小闹的做法。工程师不是科学家,做产品不是搞科研。
从稳定性的角度来讲,已经发布的芯片,都是经过了各种严苛的测试的,一颗出货量超过千万PCS的芯片,一定比工程师自己搭的电路更安全、更稳定。对于应用工程师来讲,理解这些元器件,合理的用好这些元器件,比自己全新设计一组电路更有价值。
一般来讲我们所指的硬件工程师都是做产品的,是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理论派的工程师多数在学校里或者科研院所里,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像他们那样高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一定要具有工匠精神,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的稳定。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资深硬件工程师,四十多岁了。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理论功底非常扎实,各个电路参数计算的头头是道,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就是不行。例如做了一个滤波器,在实验室测试效果非常不错,但上了产线批量生产的时候,一致性就不好了。再有用三极管搭了一个FM放大电路,也是小批量测试效果好,大批量量产的时候有一小部分就不行了。
再拿现在流行的主动降噪耳机举个例子,实验室数据都很好,很容易做到35dB的降噪深度,在科研院所里做到40dB以上都不是问题。但是在产线上就不一样了,受限于音腔密封性的差异、麦克风的灵敏度差异、外壳生产公差、焊接阻抗差异等等,有些能到35dB有些只能到25dB,品质分布范围很广。
做产品的,和做科研的,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批量性问题。最近iphone X频繁爆出产能不足的问题,近期富士康的iphone X只有每天2万台,连预期产能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核心就是原深感摄像头的一致性不好。再看三星吃了大亏的电池起火问题,实际发生概率只有百万分之几。
因此对于实战派而言,自己设计电路的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追求性能的极限也不是最重要的。稳定、可靠、可批量化生产、不出大概率问题也不出小概率问题,这才是王道。绝非理论派的实验室小打小闹的做法。工程师不是科学家,做产品不是搞科研。
从稳定性的角度来讲,已经发布的芯片,都是经过了各种严苛的测试的,一颗出货量超过千万PCS的芯片,一定比工程师自己搭的电路更安全、更稳定。对于应用工程师来讲,理解这些元器件,合理的用好这些元器件,比自己全新设计一组电路更有价值。
一般来讲我们所指的硬件工程师都是做产品的,是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理论派的工程师多数在学校里或者科研院所里,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像他们那样高的科研创新能力,但是我们一定要具有工匠精神,将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