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指定宣传媒体
免费注册 登录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您现在所在的是:

嵌入式系统

抖音 德嘉 泓格论坛 FLIR红外热像论坛
工控论坛首页 嵌入式系统 → 浏览主题: 参加研祥非经典管理论坛后感[转帖]
发表新帖 回复该主题
回帖:0个,阅读:1019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帖子主题:

参加研祥非经典管理论坛后感[转帖]

分享到
915
gzevoc123
文章数:3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915
注册时间:2005/6/7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6/7 17:02:00
#0楼
因为热心的老乡帮助,我得以于6月2日参加了在上海建国宾馆举行的首届中国非经典管理高峰论坛会。这个论坛的举办方是清华大学管理学院,而一个很重要的承办者是深圳研祥智能股份公司的老总陈志列先生,他的企业创办时间不过短短十二年时间,却已经在香港上市。在这样一个阶段性成功的背后,自然有一些值得总结的有益经验。陈先生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管理经验,并不与经典的管理理论完全吻合,但却有非常实在的效果,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才是主要目的。基于这样的缘故,理论界才把它们概括为“非经典管理”。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才发觉,这些非经典的管理理论中,有小部分也是我曾经总结到的,只是自己并没有十足的勇气和信心把它们表述为理论性的东西。
这场互动性的论坛会上还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席。一位是中欧国际管理学院的院长刘吉先生,他是我中学时代就知道的著名人物,当年他的很多演讲鼓舞了无数国人。目前中欧管理学院已经跻身世界前二十所著名商学院的行列,刘吉作了“经典与非经典管理的辨证关系”这样一个主旨演讲,作为一个专门培养MBA的院长,他的很多见解无疑极具权威性。说实话,如今要上刘院长的中欧学院,一年需要二十七万学费,要听他一场课的机会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所以我很珍惜在这样一个场合里聆听他的教诲。
他的主要阐述是:
1、管理知识是随着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具体环境不同而不同的,没有一个广泛的标准;
2、管理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3、管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有例外,没有例外的规律是不存在的;
4、管理从来是动态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市场中进行着,需要与时俱进;
5、真理总是无穷尽的,所有的经典理论中都包含有非经典的要素,无论是那一种管理理论,都有不断改进、完善的空间。
刘吉指出,要重视经典管理理论的学习,它们都是别人经验的总结,学到手就等于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的教训也可以避免。但这些理论教条也不能完全照搬,而应当作是行动指南,非经典管理源自日常的管理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不断解决自身问题,才是根本。用全球理念+中国功夫来参与全球化竞争,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互动环节,刘吉的答问时时博得热烈的掌声。由于我是有备而来,所以得到了第一个向各位嘉宾提问的机会。我先是向他们简要介绍了我平时的一些实践,认为很多做法已经是实践了他们提出的理论,而且有很好的实际效果。然后向刘吉提的问题是:“刘院长,您最早闻名全国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您的演讲曾鼓舞了无数青年(刘吉听到此处时明显表情意外,大约他不料想还有人记得起他当年的荣光吧),这么多年来您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一直令我景仰。请问您是如何转向中欧来培养MBA的?您对自己的与时俱进有何评价?”刘吉的回答也比较宽泛,原来他是清华大学汽车制造专业出身,不过因为国家的需要而转向了社会科学,不断为中央的重要方针建言献策。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内工商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背景下,中国和欧盟共同设立了“中欧国际管理学院”,短短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所有这一切贡献,刘吉很谦逊的说只是在为国家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在回答另一个听众关于中欧管理学院与长江商学院的差别的问题时,可能是由于年龄的缘故,他一时想不起长江商学院的院长是谁了,我补充说是“项兵先生”,他很欣慰的向我点头致意。还在会议结束之后,惟独给我签名留念,并给予了鼓励。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名牌战略”,很有独到的思路,也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他还有重要的公务活动,所以演讲完后就匆匆离场,没有参加互动环节。另一位来自清华创业中心的罗建北女士没有做主题发言,主持人也没有介绍她的具体请况,所以我向她的提问便是请她介绍她的职业角色,并希望今后有机会得到她们一些理论性知识的资料,罗教授一开始不大吭声,在我提问过后明显活跃起来。今天想来,我第一个站出来提问的最大作用是激活了话题,避免了简单的就事论事。后来很多话题总是博得了满堂彩,可惜碍于篇幅,不便多说了。
上海交大产业集团的陆副总裁的主题演讲是“非经典管理:开创本土中小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他的观点跟刘吉的基本相同,并且预言中国式的管理必将成为主流管理理论的重要流派(目前的经典管理理论都是照般西方)。而企业管理的精髓就是通过目标、战略、执行三步曲,有效解决企业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向陆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众所周知,交大是所名校,旗下产业也不少,但市场上只看到交大昂立/南洋实业等,主业并不突出。相比之下,清华大学旗下的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同方威视等企业就比较知名,产业的张力也很强,您对此有何评价?您在整个交大产业集群中的具体角色是什么?”老实说这个问题有些尖锐,陆先生一开始便解嘲“有清华在,交大永远只能在它的光芒下......”。陆总不过四十多岁,但思维非常敏捷,在互动环节中很多回答都精彩而不失风趣。
陈志列先生的演讲主要是针对带来给大家的一本书:《非经典管理》。书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公司内幕的介绍,而是一些管理经验的总结,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介绍这家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在我看来,这就是管理出效益的最好诠释了。
研祥公司总结的公司六大价值观我颇为欣赏:
1、诚信原则;(诚信祥和,永续经营。)
2、创新原则;(允许做错,不许拖延不做。)
3、以市场为导向;(以给公司带来赢利大小来区别对待客户。)
4、永远的改进;(企业任何技术、服务都有改进的空间。)
5、职业经理人操盘;
6、以成败论英雄。(只计功劳,不计苦劳。)
陈先生总结出的一些东西的确很有针对性,同时也很独特。比如在招聘人方面:“只有合适的人,没有优秀的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因为平时我招聘的时候主要是看对方的技能是否很突出,其实不管他在外面的能力究竟如何,是否适应自己的企业才是最关键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这家企业推崇的是“非要朋友关系才能一起工作,提倡纯粹的工作关系”,这倒不难理解。而最为独特的是这样一种坚持:说话就是撒谎。也就是一切要靠白纸黑字为依据来说话。在日常实践中,仅靠口头表述/传达有时候的确会产生歧义或者误导。所以他们早先提出的口号是:一张纸、一枝笔,写清楚,给专人。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化运用,已经改为:用电脑、用网络,写清楚,E专人。这些并无太多新意的理念其实非常朴素,但却有着很切实的效果。至于淡化级别、不准称呼职务、知情者即决策者等做法,多少就有鲜明的陈氏特征了。所以有人总结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来说,这就是真理。
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可以说从原始人成群结队地拿起石块棍棒狩猎的时候开始,管理就已经存在。任何需要一人以上完成的活动,没有管理就无法完成。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所谓“经典管理理论”,其实是一百多年前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才逐渐形成的,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之一。当分散的农耕经济被集约化的工业经济所替代时,模式化的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是这些理论和模式被奉为经典,成为指导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活动的圭臬。标准化的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于标准化的大生产后自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类的福利,所以生产参与者们对这些管理理论深信不疑,“经典管理”由此产生,这方面的最好例子就是第一CEO——美国通用公司的韦尔奇。不过,二十世纪末,知识经济时代开始兴起,很多原来有效的管理手段开始失灵,昨日的经典需要在当今重新进行检验,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典管理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非经典管理”应运而生便不奇怪了。这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经典管理的如何创新的问题,也是西方的理论如何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最终不会有答案,因为答案也是不断在变化之中,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以变制变”。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生产内容/生产者等要素,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我向陈总裁提出的问题因而比较简单,那就是:“请展望您的下一个十年,并且,十年后您还会继续同我们分享您新的非经典管理理论吗?”陈总给了我非常明确的回答。在散会后,同样签名留念,并说:“看得出您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我想他是高看我了。我也见到了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的湖南老乡,一位很秀气同时非常能干的研祥上海公司女职员。我们握手道别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不错,好样的。我想她指的是我在互动环节中同时向四位嘉宾提问这件事,看到我要提四个问题,主持人一度不知怎么办才好,这也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这次会议有近二百人出席,但我知道不少人并不是合适的听众,至少我的邻座就是如此,得到了宝贵的提问机会后,他提的问题居然是:请问究竟什么是经典管理、非经典管理?我想这一定是一个令主持人感到郁闷的问题了。当然这样的理解困难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毕竟这与我的工作密切相关,既然无缘到中欧管理学院去当一回MBA学生,那么就利用MBA的老师讲课之际多听一听无妨,所以事前也有一定的准备,针对不同嘉宾的不同背景,提问有所侧重。会场上有时也会响起手机的声音,在我看来,这和提出太低级的问题一样,都是非常不知尊重人的表现,很令人遗憾。
(鸣谢——长沙丫丫)
原创网址:http://www.hn2sh.com/bbs/index.php?showtopic=42356
下一场6月8号即将召开,详情可看研祥网站因为热心的老乡帮助,我得以于6月2日参加了在上海建国宾馆举行的首届中国非经典管理高峰论坛会。这个论坛的举办方是清华大学管理学院,而一个很重要的承办者是深圳研祥智能股份公司的老总陈志列先生,他的企业创办时间不过短短十二年时间,却已经在香港上市。在这样一个阶段性成功的背后,自然有一些值得总结的有益经验。陈先生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管理经验,并不与经典的管理理论完全吻合,但却有非常实在的效果,毕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赚钱才是主要目的。基于这样的缘故,理论界才把它们概括为“非经典管理”。会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才发觉,这些非经典的管理理论中,有小部分也是我曾经总结到的,只是自己并没有十足的勇气和信心把它们表述为理论性的东西。
这场互动性的论坛会上还有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席。一位是中欧国际管理学院的院长刘吉先生,他是我中学时代就知道的著名人物,当年他的很多演讲鼓舞了无数国人。目前中欧管理学院已经跻身世界前二十所著名商学院的行列,刘吉作了“经典与非经典管理的辨证关系”这样一个主旨演讲,作为一个专门培养MBA的院长,他的很多见解无疑极具权威性。说实话,如今要上刘院长的中欧学院,一年需要二十七万学费,要听他一场课的机会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所以我很珍惜在这样一个场合里聆听他的教诲。
他的主要阐述是:
1、管理知识是随着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具体环境不同而不同的,没有一个广泛的标准;
2、管理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3、管理学的所有规律都有例外,没有例外的规律是不存在的;
4、管理从来是动态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市场中进行着,需要与时俱进;
5、真理总是无穷尽的,所有的经典理论中都包含有非经典的要素,无论是那一种管理理论,都有不断改进、完善的空间。
刘吉指出,要重视经典管理理论的学习,它们都是别人经验的总结,学到手就等于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的教训也可以避免。但这些理论教条也不能完全照搬,而应当作是行动指南,非经典管理源自日常的管理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不断解决自身问题,才是根本。用全球理念+中国功夫来参与全球化竞争,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在互动环节,刘吉的答问时时博得热烈的掌声。由于我是有备而来,所以得到了第一个向各位嘉宾提问的机会。我先是向他们简要介绍了我平时的一些实践,认为很多做法已经是实践了他们提出的理论,而且有很好的实际效果。然后向刘吉提的问题是:“刘院长,您最早闻名全国是在八十年代后期,您的演讲曾鼓舞了无数青年(刘吉听到此处时明显表情意外,大约他不料想还有人记得起他当年的荣光吧),这么多年来您总是走在时代的前列,一直令我景仰。请问您是如何转向中欧来培养MBA的?您对自己的与时俱进有何评价?”刘吉的回答也比较宽泛,原来他是清华大学汽车制造专业出身,不过因为国家的需要而转向了社会科学,不断为中央的重要方针建言献策。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内工商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的背景下,中国和欧盟共同设立了“中欧国际管理学院”,短短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于所有这一切贡献,刘吉很谦逊的说只是在为国家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在回答另一个听众关于中欧管理学院与长江商学院的差别的问题时,可能是由于年龄的缘故,他一时想不起长江商学院的院长是谁了,我补充说是“项兵先生”,他很欣慰的向我点头致意。还在会议结束之后,惟独给我签名留念,并给予了鼓励。
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教授,他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名牌战略”,很有独到的思路,也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他还有重要的公务活动,所以演讲完后就匆匆离场,没有参加互动环节。另一位来自清华创业中心的罗建北女士没有做主题发言,主持人也没有介绍她的具体请况,所以我向她的提问便是请她介绍她的职业角色,并希望今后有机会得到她们一些理论性知识的资料,罗教授一开始不大吭声,在我提问过后明显活跃起来。今天想来,我第一个站出来提问的最大作用是激活了话题,避免了简单的就事论事。后来很多话题总是博得了满堂彩,可惜碍于篇幅,不便多说了。
上海交大产业集团的陆副总裁的主题演讲是“非经典管理:开创本土中小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他的观点跟刘吉的基本相同,并且预言中国式的管理必将成为主流管理理论的重要流派(目前的经典管理理论都是照般西方)。而企业管理的精髓就是通过目标、战略、执行三步曲,有效解决企业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向陆先生提出的问题是:“众所周知,交大是所名校,旗下产业也不少,但市场上只看到交大昂立/南洋实业等,主业并不突出。相比之下,清华大学旗下的清华同方/清华紫光/同方威视等企业就比较知名,产业的张力也很强,您对此有何评价?您在整个交大产业集群中的具体角色是什么?”老实说这个问题有些尖锐,陆先生一开始便解嘲“有清华在,交大永远只能在它的光芒下......”。陆总不过四十多岁,但思维非常敏捷,在互动环节中很多回答都精彩而不失风趣。
陈志列先生的演讲主要是针对带来给大家的一本书:《非经典管理》。书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公司内幕的介绍,而是一些管理经验的总结,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介绍这家公司是如何赚钱的,在我看来,这就是管理出效益的最好诠释了。
研祥公司总结的公司六大价值观我颇为欣赏:
1、诚信原则;(诚信祥和,永续经营。)
2、创新原则;(允许做错,不许拖延不做。)
3、以市场为导向;(以给公司带来赢利大小来区别对待客户。)
4、永远的改进;(企业任何技术、服务都有改进的空间。)
5、职业经理人操盘;
6、以成败论英雄。(只计功劳,不计苦劳。)
陈先生总结出的一些东西的确很有针对性,同时也很独特。比如在招聘人方面:“只有合适的人,没有优秀的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因为平时我招聘的时候主要是看对方的技能是否很突出,其实不管他在外面的能力究竟如何,是否适应自己的企业才是最关键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这家企业推崇的是“非要朋友关系才能一起工作,提倡纯粹的工作关系”,这倒不难理解。而最为独特的是这样一种坚持:说话就是撒谎。也就是一切要靠白纸黑字为依据来说话。在日常实践中,仅靠口头表述/传达有时候的确会产生歧义或者误导。所以他们早先提出的口号是:一张纸、一枝笔,写清楚,给专人。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化运用,已经改为:用电脑、用网络,写清楚,E专人。这些并无太多新意的理念其实非常朴素,但却有着很切实的效果。至于淡化级别、不准称呼职务、知情者即决策者等做法,多少就有鲜明的陈氏特征了。所以有人总结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来说,这就是真理。
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伴生物,可以说从原始人成群结队地拿起石块棍棒狩猎的时候开始,管理就已经存在。任何需要一人以上完成的活动,没有管理就无法完成。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所谓“经典管理理论”,其实是一百多年前泰罗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才逐渐形成的,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之一。当分散的农耕经济被集约化的工业经济所替代时,模式化的管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于是这些理论和模式被奉为经典,成为指导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活动的圭臬。标准化的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于标准化的大生产后自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类的福利,所以生产参与者们对这些管理理论深信不疑,“经典管理”由此产生,这方面的最好例子就是第一CEO——美国通用公司的韦尔奇。不过,二十世纪末,知识经济时代开始兴起,很多原来有效的管理手段开始失灵,昨日的经典需要在当今重新进行检验,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经典管理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本土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非经典管理”应运而生便不奇怪了。这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经典管理的如何创新的问题,也是西方的理论如何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的问题。也许这个问题最终不会有答案,因为答案也是不断在变化之中,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以变制变”。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生产内容/生产者等要素,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
我向陈总裁提出的问题因而比较简单,那就是:“请展望您的下一个十年,并且,十年后您还会继续同我们分享您新的非经典管理理论吗?”陈总给了我非常明确的回答。在散会后,同样签名留念,并说:“看得出您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我想他是高看我了。我也见到了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的湖南老乡,一位很秀气同时非常能干的研祥上海公司女职员。我们握手道别的时候她说了一句:不错,好样的。我想她指的是我在互动环节中同时向四位嘉宾提问这件事,看到我要提四个问题,主持人一度不知怎么办才好,这也是我此行的最大收获。这次会议有近二百人出席,但我知道不少人并不是合适的听众,至少我的邻座就是如此,得到了宝贵的提问机会后,他提的问题居然是:请问究竟什么是经典管理、非经典管理?我想这一定是一个令主持人感到郁闷的问题了。当然这样的理解困难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毕竟这与我的工作密切相关,既然无缘到中欧管理学院去当一回MBA学生,那么就利用MBA的老师讲课之际多听一听无妨,所以事前也有一定的准备,针对不同嘉宾的不同背景,提问有所侧重。会场上有时也会响起手机的声音,在我看来,这和提出太低级的问题一样,都是非常不知尊重人的表现,很令人遗憾。
(鸣谢——长沙丫丫)
原创网址:http://www.hn2sh.com/bbs/index.php?showtopic=42356
工控学堂推荐视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2.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