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5/2/26 22:02:40
#0楼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个是某地的春节歌谣,其实北方都差不多,不过说起过年,自从大学开始,很少再有体会到歌谣中的乐趣了,回想在家乡的时段。
每年进腊月后,腊八节家里总会找来五谷熬粥喝,另外从那开始家里就开始蒸馒头、豆包、菜馒头、年糕,因为老家风俗过完年初一到十五是不会再起火蒸馒头的,记得小时候放学就是帮妈妈烧火,顺便可以烤地瓜,有时候爷爷还会把捉来的麻雀用泥巴裹上,烧好后吃,确实很香的,感觉很有乐趣,现在我们都在外面都到年底才能回家,只有老爸烧火,老妈自己蒸馒头了。
二十三糖瓜粘,这天奶奶很忙,开始烧香点蜡供奉神灵,特别是二十三,造神要上天汇报一年家里大小适宜,糖瓜粘的含义就是把嘴黏上,多讲好话,坏话不说。
二十四扫房日,传统是在这天打扫房屋,今年立春在二十四日前,所以还是要在立春前打扫的,立春了就是地理意义上的过年了。
二十五磨豆腐,那时村里相亲每年都中黄豆,年底自己做些豆腐,炸一下,淹起来,以后几天做各种美食,炖菜用,现在商家节后很早就出来了,加上种地的人确实不多了,已经很少有自己做豆腐了,一般买十几斤村上就是了。
农村的人一般都会做猪肉、鸡肉,鱼肉之类的大家也在慢慢学做,我家还好,老爸做的一手好带鱼。后面最后两天就是贴对联了,以前都是用白面熬些浆糊贴,现在基本被透明胶带代替了。其实年底这几天还有另外一大景观,那就是各个理发馆每天爆满!
初一乡亲家族走访拜年。
初二闺女女婿回娘家,本人不是每年都回去,所以对媳妇家里亲戚家门并未记住,去给他们亲戚拜年还要媳弟领着。
初三主要是早上给祖上祭祀,需要放鞭炮,上贡品。
初四开始都是到远方亲戚家去拜年问候了。
到元宵节大家自然是看花灯,吃元宵,周围各村落文艺各不相同,有走高跷的,有专门研制各种烟花景观的,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南方的狮王争霸及游龙,说到这个我们乡村有项《藤牌阵》相传久远,代代相传至今,代表着当地村民反抗侵略的精神,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百度一下看看,由于再家待的时间有限,未能拍到图像,实在遗憾。正月十六当地习俗晚上要把家里废旧的衣物鞋子之类的拿出来,在巷口点起火堆,众人串走,烤火,以象征烤去身上一切病患和不详之气。
正月十七要把之前烧香点蜡用的香灰蜡炬等收集一处,再次点燃,拿到家里各藏污角落照亮,意味驱赶各种害虫之一,之后统一送到土地庙,有土地神管理。说到这个据奶奶说以前过年都不是点蜡的,门前都是放的用年糕面捏的油灯,里面放食用油,以棉花为芯,每天点燃一定时间,到十六油灯自然被烤熟,晚上收集,蒸软或油炸,配上当天炒的油茶,美美的吃上一顿。
每年正月二十五家里要做些面食,布袋、刺猬、燕子等象征着给家里驼粮食,是人们对一年五谷丰收的愿望。
很回味小时的春节,现在在外地每次很仓促,很回味啊!借此已留念。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个是某地的春节歌谣,其实北方都差不多,不过说起过年,自从大学开始,很少再有体会到歌谣中的乐趣了,回想在家乡的时段。
每年进腊月后,腊八节家里总会找来五谷熬粥喝,另外从那开始家里就开始蒸馒头、豆包、菜馒头、年糕,因为老家风俗过完年初一到十五是不会再起火蒸馒头的,记得小时候放学就是帮妈妈烧火,顺便可以烤地瓜,有时候爷爷还会把捉来的麻雀用泥巴裹上,烧好后吃,确实很香的,感觉很有乐趣,现在我们都在外面都到年底才能回家,只有老爸烧火,老妈自己蒸馒头了。
二十三糖瓜粘,这天奶奶很忙,开始烧香点蜡供奉神灵,特别是二十三,造神要上天汇报一年家里大小适宜,糖瓜粘的含义就是把嘴黏上,多讲好话,坏话不说。
二十四扫房日,传统是在这天打扫房屋,今年立春在二十四日前,所以还是要在立春前打扫的,立春了就是地理意义上的过年了。
二十五磨豆腐,那时村里相亲每年都中黄豆,年底自己做些豆腐,炸一下,淹起来,以后几天做各种美食,炖菜用,现在商家节后很早就出来了,加上种地的人确实不多了,已经很少有自己做豆腐了,一般买十几斤村上就是了。
农村的人一般都会做猪肉、鸡肉,鱼肉之类的大家也在慢慢学做,我家还好,老爸做的一手好带鱼。后面最后两天就是贴对联了,以前都是用白面熬些浆糊贴,现在基本被透明胶带代替了。其实年底这几天还有另外一大景观,那就是各个理发馆每天爆满!
初一乡亲家族走访拜年。
初二闺女女婿回娘家,本人不是每年都回去,所以对媳妇家里亲戚家门并未记住,去给他们亲戚拜年还要媳弟领着。
初三主要是早上给祖上祭祀,需要放鞭炮,上贡品。
初四开始都是到远方亲戚家去拜年问候了。
到元宵节大家自然是看花灯,吃元宵,周围各村落文艺各不相同,有走高跷的,有专门研制各种烟花景观的,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南方的狮王争霸及游龙,说到这个我们乡村有项《藤牌阵》相传久远,代代相传至今,代表着当地村民反抗侵略的精神,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百度一下看看,由于再家待的时间有限,未能拍到图像,实在遗憾。正月十六当地习俗晚上要把家里废旧的衣物鞋子之类的拿出来,在巷口点起火堆,众人串走,烤火,以象征烤去身上一切病患和不详之气。
正月十七要把之前烧香点蜡用的香灰蜡炬等收集一处,再次点燃,拿到家里各藏污角落照亮,意味驱赶各种害虫之一,之后统一送到土地庙,有土地神管理。说到这个据奶奶说以前过年都不是点蜡的,门前都是放的用年糕面捏的油灯,里面放食用油,以棉花为芯,每天点燃一定时间,到十六油灯自然被烤熟,晚上收集,蒸软或油炸,配上当天炒的油茶,美美的吃上一顿。
每年正月二十五家里要做些面食,布袋、刺猬、燕子等象征着给家里驼粮食,是人们对一年五谷丰收的愿望。
很回味小时的春节,现在在外地每次很仓促,很回味啊!借此已留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2/26 22:03:44编辑过]
发现异常解决之,才有进步与快乐!分享给大家会有更多收获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