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4/3/14 14:26:20
#0楼
1、欧瑞F2000,18.5KW,上电,空载,直接报OC;
2、断电,静态测模块,OK;
3、分析:一般来说,变频器空载、上电非运行状态、直接报OC,模块、驱动、过电流(管压降)检测都有可能引起。
4、打开机盖,取下电路板,目测元件及电路板无明显烧坏的痕迹。
5、用指针万用表电阻(×100),测IGBT:测IGBT上臂3个门-射极间正反向阻值,对称无异常;测IGBT下臂3个门-射极间正反向阻值,也对称无异常。可基本确认IGBT是OK;
6、用指针万用表电阻(×100),测驱动IC:测3个下臂驱动IC(A3120,4个靠得较近的,其中1个为制动),6(PWM输出)、7(PWM输出)、8脚(电源)对5脚(地)、3-4脚(PWM输入)间,对称无异常;测3个上臂驱动IC(A3120,3个拉开排列的),6、7、8、脚对5脚、3-4脚间都对称无异常。可基本确认驱动IC是OK。
7、上电,用数字表直流电压档,测驱动电源电压:黑表笔分别接IGBT各管的射极,红表笔分别对应测其驱动IC的8、5脚,测得为+16V和-7V,正常;说明驱动电路电压正常;
8、到现在为止,以上已经基本排除了IGBT和驱动的故障原因。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IGBT管压降过大的情况,故可以肯定是检测电路损坏造成的误报了。
9、IGBT管压降检测为对上臂3个管子的检测,电路在各自的上臂驱动IC的旁边。分别将驱动IC旁边的光耦(看不清型号)输出脚调开一脚,上电。。。。再焊住。。。再调开。。。直至发现,当跳开V相旁边的管压降检测信号光耦输出脚时开机,过电流OC消失。至此,已经把故障缩小到V相过电压检测电路了。
10、仔细观察驱动IC旁边的管压降检测电路,是一个以LM393为中心的电路。对照W相、U相管压降检测电路,测V相管压降电路外围二极管,对称无异常。至此,考虑元件的易损概率,直接更换V相的LM393。上电,无OC,OK。
2、断电,静态测模块,OK;
3、分析:一般来说,变频器空载、上电非运行状态、直接报OC,模块、驱动、过电流(管压降)检测都有可能引起。
4、打开机盖,取下电路板,目测元件及电路板无明显烧坏的痕迹。
5、用指针万用表电阻(×100),测IGBT:测IGBT上臂3个门-射极间正反向阻值,对称无异常;测IGBT下臂3个门-射极间正反向阻值,也对称无异常。可基本确认IGBT是OK;
6、用指针万用表电阻(×100),测驱动IC:测3个下臂驱动IC(A3120,4个靠得较近的,其中1个为制动),6(PWM输出)、7(PWM输出)、8脚(电源)对5脚(地)、3-4脚(PWM输入)间,对称无异常;测3个上臂驱动IC(A3120,3个拉开排列的),6、7、8、脚对5脚、3-4脚间都对称无异常。可基本确认驱动IC是OK。
7、上电,用数字表直流电压档,测驱动电源电压:黑表笔分别接IGBT各管的射极,红表笔分别对应测其驱动IC的8、5脚,测得为+16V和-7V,正常;说明驱动电路电压正常;
8、到现在为止,以上已经基本排除了IGBT和驱动的故障原因。因为实际上并没有发生IGBT管压降过大的情况,故可以肯定是检测电路损坏造成的误报了。
9、IGBT管压降检测为对上臂3个管子的检测,电路在各自的上臂驱动IC的旁边。分别将驱动IC旁边的光耦(看不清型号)输出脚调开一脚,上电。。。。再焊住。。。再调开。。。直至发现,当跳开V相旁边的管压降检测信号光耦输出脚时开机,过电流OC消失。至此,已经把故障缩小到V相过电压检测电路了。
10、仔细观察驱动IC旁边的管压降检测电路,是一个以LM393为中心的电路。对照W相、U相管压降检测电路,测V相管压降电路外围二极管,对称无异常。至此,考虑元件的易损概率,直接更换V相的LM393。上电,无OC,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