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管理软件

回帖:0个,阅读:229 [上一页] [1] [下一页]
874
beite56
文章数:11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874
注册时间:2013/6/20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3/6/20 16:28:32
#0楼
BI、DSS和EIS提是为企业提供决策(决定)支持。但是它们所服务的对象和针对的内容,商业智能以及所采用的工具存有区别。

角色维度方面,商业智能软件的服务对象宽泛于DSS和EIS。亨利.明兹伯格认为企业员工承担有决策制定、人际关系、信息传递三类角色,角色侧重点随着等级层次变化而变化。显见,决策的制定者是不同等级层次的员工都需要扮演的一个角色,唯重点及难度不一致而已。从业务层面上讲,DSS、EIS的角色是企业的高层和中层;商业智能分析则为企业的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以及非管理雇员服务。它扩展到企业组织内外的各类人员为他们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既有企业经理一类的企业领导和高层决策者,又有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人员。从技术面看,三类都涉及系统管理员。但是,由于BI由数据产生知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数据系统,所以其用户还包括数据挖掘员。

内容维度方面,相对DSS和EIS,BI满足的需求既有针对性,又更为全面。内容维度是指角色的决策支持所满足的程度。BI的内容包括演绎型、归纳型和管控型三大类。演绎型内容和归纳型内容是满足业务层面应用需求的二种不同模式。前者为验证型需求满足,即根据历史数据,用户提出假设(如促销有助于提高销额),或者给出前提条件,通过系统来验证其判断或给出建议方案。后者则是发现型需求满足,用户事先并无任何判断,但系统主动发现有用的模式和规律,亦称为数据驱动型模式。演绎型包括查询/报表、综合分析和方案选择三个层次。归纳型则包括数据、情报、知识三个层次。管控型内容满足技术层面需求,包括数据维护、数据备份等。传统的DSS主要致力于在演绎型内容上满足业务层面的决策选择的需求,EIS则在同一内容上满足同一层面的分析需求和部分决策选择的需求。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