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管理软件

回帖:0个,阅读:234 [上一页] [1] [下一页]
874
beite56
文章数:11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874
注册时间:2013/6/20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3/6/20 16:21:35
#0楼
商业智能三维框架由三维模式和三层筛选漏斗组成。三维模式指BI的角色维、工具维和内容维;三层筛选漏斗指要运用好三维模式的一般原理需要通过产业/行业定位、价值环节定位、企业发展阶段定位来筛选以获取BI应用的最好匹配,即实现操作的实现。而通过三层筛选漏斗对企业现实状况分析的结果,可以佐证甚至进一步丰富三维模式,包括对角色维、商业智能软件工具维和内容维的深入化程度,即实现了BI的提升。

为什么上述三维框架能全面理解“BI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呢?为什么通过这一定义能使用户和开发者实现更顺畅的沟通呢?要从本质上认清BI,商业智能分析需在哲学含义上理顺关系。因为哲学思维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共同的思考原点,从而在最基本的思考平台上深入讨论。

哲学告诉我们要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这一对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以及连接这一基本范畴的“工具”入手。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在BI领域中主要指开发和使用BI的相关角色;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的客体是进入主体活动的领域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成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对于实践的客体要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客体首先是一种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是客体自身的客观性方面。另一方面,客体又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只有那些进入主体实践活动范围、与主体发生联系的客观事物才是现实的客体。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同时也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所以客体同主体一样都是历史的范畴。由此可知,客体表明了主体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只有进入主体领域并与主体的当前状况发生直接联系(比如职责范围)才能成其现实的需求。可见,主体决定了客体,客体反映着主体。只有对主体合理划分,才能明确客体,才能明确需求,从而明确BI的着力点。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