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2/7/7 11:31:19
#0楼
(一)
从进厂起,在一个电工维修班呆了近一年半,除了跟定班长一旁看看,听听指挥、递工具、扶楼梯等之外,几乎没有独立维修过;在我多次找有关领导和部门后,才转正离开了那维修班。虽然闲着时,也会拿按钮、接触器、空气开关之类拆拆装装,但……
进车间技术室后,我便呆在了实习期就想去的安装班,那是在1986年初。
正好电工们在忙着一个场所的安装,班长便要我单独另外去接一个电动葫芦;说起来不好意思,那几根线,我没花一星期也有三四天;接到最后,才第一次明白了其限位开关的作用。期间,班长偶尔会去看看,见我仍站在梯子上,便走了。
因为班长没有给出指导,也没有熟悉的指责,当时我也认为,班长可能只会安装活,对电气原理不大熟悉;直到几年后的一次闲谈说起,才知他是特意为之,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因此,在他1990年代中过世时(已退休多年),正好我春节休假提前回厂,便陪了两个晚上,并一直送到殡仪馆。
(二)
在车间技术室没呆多久,便借调到一个与电无关的部门支援;该年年底,又参加了另一个项目,也是以辅助性工作为主。1988年下半年项目完成,机构解散,其时仍做些扫尾工作,之后才发现原先预定的部门其负责人不接收,虽然不缺事做,工资却仍只能在财务科直接领取;约一个月之后,看到有一个车间缺少电工,便主动联系车间主任,他高兴地去厂里把我要了来。
该车间有两个工房,车间一老电工提出一人负责一个,我由他先选,我便单独负责另一个工房的维修。我就哪点底子,手工活也不行,开始时并没有把握,但车间副主任实干精神强,常常陪着我做事,解决了技术员身份领料不便等问题;而且我跟机修工的关系很好,手工上的事,就由他们帮忙了。由于看图纸没问题,对付起来还顺利。
几个月之后,工具车间DK3220线切割机的NC8000控制柜坏了,控制板是PMOS集成块的;原来的维修工不干了,那车间还在山区,外面请人很不方便,车间机电员就推荐了我。对那设备,之前未能看到图纸,但一位机械专业的大姐,曾借过一本书给我看。
由于是技术员身份,工厂一直不肯为我配万用表;但当我借到万用表去查故障时,却一时不得要领。知道几十公里山路的同行业的一家工厂有一台同样的设备,约一两天之后,便请操作工带我去咨询;那位师傅很热心,叫我把他培训时的一个原理分析抄了,回来后一仿照分析,就把故障处理好了。
他事实上是我修线切割机的入门师傅,以后却一直未再谋面了,虽然几次打听过那位师傅的近况。
(三)
还有我的一位老同事对我很好。好像是1960年代中专毕业吧,应当也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但那时他们的知识层面不一样;由于工厂当时电气技术人员较多,1970年本科毕业的就有两位,所以后来他的工作内容也不很多。
进车间技术室不久,就接到一台设备的电气设计任务,后来从他人处得知,就是这位工程师推荐的;虽然,该设备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期间曾一直关注而未得确信),最终是在另一场所由另一位资深助工兼有行政职务者完成的。
工作上需由他签字的,每次都很爽快;请教时,即使问到他不熟悉的领域,也会积极指点,给出意见。其实工作上的事情,还不值得一提;最记得的,是在1998年左右吧,那时我的腰椎伤已经恶化。
有一次下午步行上班途中,被一同事拍了一下肩膀,当即我就不能动弹;我站在那里时,恰好被他散步看见(其时他已退休),他就一直陪着我说话,花了三四个小时,我才慢慢移回仅距三五百米的家中——那种情况下,他人无法直接帮助我,不能扶、也不能抬,送医院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我没有能力表达对他的感激,在早两年他过世时,也陪了两个晚上,一直陪着他安顿好。
(qlin,20120707)
后记:
“中华工控网”的征文,又是谁都可以写的内容,今天还正好休息,所以我必须总得写几行,以表明态度;一写来,却啰嗦了一点,也无吸引人之处,但确实是真情实感。
该文有的内容,在论坛上提起过,此处可能与之前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没有去查对。
当然,我这只是起个头,后面朋友们还有更多精彩的文章!
欢迎您支持 “中华工控网” 论坛 http://bbs.gkong.com/ “电工技术”版块
————
本人技术久已荒置,不便参与技术讨论、更无法答疑,只能一旁看看,偶尔可能提示一下队形、以示存在感……
各位见谅,谢了! 20170501启
————
本人技术久已荒置,不便参与技术讨论、更无法答疑,只能一旁看看,偶尔可能提示一下队形、以示存在感……
各位见谅,谢了! 20170501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