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工控软件

回帖:0个,阅读:224 [上一页] [1] [下一页]
892
544181081
文章数:27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892
注册时间:2009/7/22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2/3/23 15:54:56
#0楼

工控机就是人们所说的工业计算机

  工业计算机是工业自动化设备和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工业计算机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测量、控制和管理,但今天的已经远不止这些,其应用范围也已经远远超出工业过程控制,目前已应用到各个领域。

  随着近年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医疗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工业计算机如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在以上这些行业中工业计算机正越来越多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便使得工业计算机产品在未来行业市场上的需求和发展也变得更加旺盛而迅猛!

  工业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已由智能建筑、交通智能、车载计算机、医疗仪器等工业领域扩展到无线基础设施、网络应用设备、网络安全、多媒体应用、金融服务等网络通信与数字多媒体相关的领域。

  无论是信息产业基础设备、还是企业计算市场,对工业计算机的需求从来都未像今天这般为IT业所重视。工业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基础设备的核心,包括移动计算平台、通讯计算平台、车载计算平台、工业控制、电子商务平台还可应用于与 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的接入设备。

  新的工业计算机体系结构有更强的交互和互操作性,同时也是多种信息系统的融合平台,工业计算机将朝着创建一个标准化平台的方向发展。

中国工业计算机产业发展历程

    1、开放标准成就了软系统时代

  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正式推出了开放架构IBM PC机,震动了世界,也获得了极大成功。随后PC机借助于规模化的硬件资源、丰富的商业化软件资源和普及化的人才资源,于80年代末期开始进军工业计算机市场。美国著名杂志《控制工程》在当时就预测"90年代是IPC工业计算机的时代,全世界近65%的工业计算机将使用IPC,并继续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历史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个论断的正确性。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工业计算机厂商开始进入IPC市场,促使IPC的价格不断降低,也使工业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行业发生极大变化,应用范围不断扩大,IPC的应用从传统工业控制向数据通信、电信等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延伸。目前,中国IPC大小品牌约有15个左右,主要有研华、凌华、研祥、华北工控等。值得一提的是,IPC开创了一个崭新的PC-based时代,拉开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走向开放平台的序幕。

  2、工业计算机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和计算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独立的业务应用逐步融合为更易使用的、集成的业务应用,同时融合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它必须是一个兼容并蓄的通用平台,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标准架构。这对工业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IPC结构和金手指连接器的限制,使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散热和高可用性问题,1997年国际PICMG(PCI工业计算机制造者组织)发布了新一代工业计算机技术CPCI,即PICMG2.0标准。为了在国内更好的推广新技术,1998年STDMG/P.R.C分会正式更名为PICMG /P.R.C分会,并成为国际PICMG组织的执行会员。

  如果说STD总线工业计算机解决了当时工业计算机的有无问题;IPC解决了低成本和PC兼容性问题;那么CPCI技术解决的是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问题。"CPCI是PCI总线的电气和软件加上欧洲卡,它具有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的即插即用功能,该功能的实现对高可用系统和容错系统非常重要",2004年度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中的这段话,概括出了CPCI技术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性。

  进入21世纪,工业计算机技术更是无处不在,它带来的是一个充满联网设备的世界。融合通信最大的设备挑战是可用性和功能开发缓慢等不利因素。提供全IP功能的通用平台可以支持业务差异化,整合内容和业务支撑系统,将复杂的网络简单化,提供最佳用户体验。为此,2001年PICMG将以太网包交换背板总线引入到CPCI标准中,为电信语音增值服务设备和基于以太网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3、STD总线技术开创了低成本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先河

  工业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标志性产品是STD总线工业计算机。STD总线最早是由美国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作为工业标准而制定的8位工业I/O总线,随后发展成16位总线,后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吸收,成为IEEE961标准。1991年,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牵头成立了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STDMG/P.R.C分会,在国内推广普及STD总线。

  STD总线技术是机笼式安装结构,具有标准化、开放式、模块化、组合化、尺寸小、成本低等特点,并且设计、开发、调试简单,得到了当时急需用廉价而可靠的计算机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的广泛欢迎和采用,国内的总安装容量接近20万套,在中国工业计算机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实践证明:可靠而国产化的工业计算机适合中国国情。



二、中国工业计算机市场概述

  (一)市场规模及增长

  
  中国工业计算机市场竞争虽然激烈,格局稳定,不论面向工业控制的传统IPC市场,还是面向公用设施和金融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嵌入式电脑,国内企业与台湾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面向铁路车载和航天军工的抗恶劣环境计算机、以及构成工业计算机系统的数据采集板和功能板方面,国内企业与国外品牌同台竞争。 国内企业依托对细分市场的敏锐把握和更好的服务响应,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研祥智能和华北工控,作为国产品牌规模前两位的工业计算机企业,建立了广泛的直销和服务网络,更取得了年均40%以上的成长。面向工业控制的传统IPC市场作为我国工业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一直是工业计算机的主战场。
  在面向公用设施和金融电子等新兴领域,嵌入式计算机是近两年行业应用市场的新增长点。嵌入式计算机应用边界日渐模糊,从工业设备、博彩、金融、零售、市政、交通直至军工,行业分散,需求各异。这一现实决定了嵌入式计算机无法形成传统IPC的标准化、规模化产品模式,在这一领域云集众多的台湾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工业计算机企业,他们在产品、渠道、技术、服务上都各有其优势,代表着工业计算机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图
jcdkj.tcsw.cn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4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46.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