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1/8/25 17:19:26
#0楼
战场电磁的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主要模块:目前战场仿真研究的热点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适应多武器平台攻防对抗作战的仿真要求进行高逼真度的视景仿真,把未来数字化战场环境贴近真实地模拟再现。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是指运用计算机仿真、可视化计算、多媒体、图形图像等技术,实现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战场的逼真呈现,并为作战模拟、分布交互仿真等提供虚拟的战场环境。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就是以电磁辐射仿真为核心,为作战仿真系统提供环境支撑的应用系统。以下是系统总体设计: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战场电磁环境仿真系统,生成虚拟战场电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实验,使其作为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电子战演练等军事仿真的参考依据。根据战场中射频电子武器装备的布局态势,综合分析和预测不同工作频率的各辐射源在战场空间某点的频率和场强,用于生成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仿真计算所需的作战想定和虚拟战场电磁环境。
系统采用视景仿真形式,形象直观地显示辐射源的布局设置,获得虚拟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综合电子沙盘。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具备电子战驱动能力,可以从电磁辐射角度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演,提供一定方案的电子战驱动能力。同时,系统得出的相关数据,可提供策略方案判断,如:通信网络规划、雷达与干扰威力估算、测向估计、辐射源与测向台布置辅助、航路规划辅助等实际应用功能。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是多系统、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应用体系。仿真系统总体设计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虚拟场景仿真、电磁模型建立、电子兵力生成和综合计算与分析。以下是系统主要模块:
1. 虚拟场景仿真:
虚拟场景仿真是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场景构成驱动和显示展现引擎,根据战场地理环境和辐射源的分布情况,以二维/三维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虚拟战场电磁环境,进行战场电磁环境的可视化。它是系统实现战场数字化虚拟的平台,是仿真系统的框架基础。虚拟场景仿真提供数字地图的加载、场景的渲染与显示、多维度虚拟空间的体系建立、电子兵力布置与电磁模型应用的空间容器等功能。
2. 建立电磁模型:
建立电磁模型是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中计算与分析的解决方案。它提供给仿真软件与电磁传播相关的运算法则、计算方案和分析方法。建立电磁模型主要是建立电波传播模型和场景电磁属性模型。
在仿真中,要以电波传播物理特征属性为基础,建立电波传播模型,这是战场电磁环境仿真的重点。同时,如何使建立的电磁数字模型在虚拟的环境中合理高效的运行是仿真的难点。既要考虑电波传播的方式不同,如直射、绕射、多径反射;又要对电磁波的传播途径、自由空间损耗、多径反射计算、降雨衰减和天线极化衰减等问题进行分析建模;还需结合仿真中其他因素的物理电磁属性,如考虑数字地图中地形地貌的电波反射系数、气象影响因素等。
3. 生成电子兵力:
生成电子兵力是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虚拟成员生成驱动和数字描述方案,主要是对电子兵力的三维模型建立和进行属性描述与数字装订,其提供辐射源对象的电磁属性数字描述和三维显示模型。
如何在虚拟的数字地图中定义各种辐射源,是建立逼近真实的电子战仿真的重要工作之一。电子兵力是战场电磁环境仿真中的参与成员,如何在虚拟战场中定义这些角色,是电子兵力生成的主要任务。电子兵力的生成要根据实际战场中的电子辐射武器来进行分析考虑,除了对主要电磁属性,如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工作频率、信号体制、天线方向图、天线极化方式等进行说明外,还需要对辐射源工作时间、天线俯仰角、电子设备的损耗等相关电波辐射参数进行考查。
4. 综合计算分析:
综合计算分析是战场电磁环境分析与综合视景仿真软件的人机交互管理和各个模块调用的融合与联接,其提供给仿真软件整体运行的驱动力,是仿真系统运行的“导演”。综合计算分析主要是进行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关联调用其他模块、电磁传播的计算与分析、结果报告的生成与显示。
本文来自 http://www.glspower.org/c1167.html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战场电磁环境仿真系统,生成虚拟战场电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仿真实验,使其作为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电子战演练等军事仿真的参考依据。根据战场中射频电子武器装备的布局态势,综合分析和预测不同工作频率的各辐射源在战场空间某点的频率和场强,用于生成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仿真计算所需的作战想定和虚拟战场电磁环境。
系统采用视景仿真形式,形象直观地显示辐射源的布局设置,获得虚拟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综合电子沙盘。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具备电子战驱动能力,可以从电磁辐射角度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演,提供一定方案的电子战驱动能力。同时,系统得出的相关数据,可提供策略方案判断,如:通信网络规划、雷达与干扰威力估算、测向估计、辐射源与测向台布置辅助、航路规划辅助等实际应用功能。
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是多系统、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应用体系。仿真系统总体设计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分别是虚拟场景仿真、电磁模型建立、电子兵力生成和综合计算与分析。以下是系统主要模块:
1. 虚拟场景仿真:
虚拟场景仿真是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场景构成驱动和显示展现引擎,根据战场地理环境和辐射源的分布情况,以二维/三维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虚拟战场电磁环境,进行战场电磁环境的可视化。它是系统实现战场数字化虚拟的平台,是仿真系统的框架基础。虚拟场景仿真提供数字地图的加载、场景的渲染与显示、多维度虚拟空间的体系建立、电子兵力布置与电磁模型应用的空间容器等功能。
2. 建立电磁模型:
建立电磁模型是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中计算与分析的解决方案。它提供给仿真软件与电磁传播相关的运算法则、计算方案和分析方法。建立电磁模型主要是建立电波传播模型和场景电磁属性模型。
在仿真中,要以电波传播物理特征属性为基础,建立电波传播模型,这是战场电磁环境仿真的重点。同时,如何使建立的电磁数字模型在虚拟的环境中合理高效的运行是仿真的难点。既要考虑电波传播的方式不同,如直射、绕射、多径反射;又要对电磁波的传播途径、自由空间损耗、多径反射计算、降雨衰减和天线极化衰减等问题进行分析建模;还需结合仿真中其他因素的物理电磁属性,如考虑数字地图中地形地貌的电波反射系数、气象影响因素等。
3. 生成电子兵力:
生成电子兵力是战场电磁环境视景仿真系统的虚拟成员生成驱动和数字描述方案,主要是对电子兵力的三维模型建立和进行属性描述与数字装订,其提供辐射源对象的电磁属性数字描述和三维显示模型。
如何在虚拟的数字地图中定义各种辐射源,是建立逼近真实的电子战仿真的重要工作之一。电子兵力是战场电磁环境仿真中的参与成员,如何在虚拟战场中定义这些角色,是电子兵力生成的主要任务。电子兵力的生成要根据实际战场中的电子辐射武器来进行分析考虑,除了对主要电磁属性,如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工作频率、信号体制、天线方向图、天线极化方式等进行说明外,还需要对辐射源工作时间、天线俯仰角、电子设备的损耗等相关电波辐射参数进行考查。
4. 综合计算分析:
综合计算分析是战场电磁环境分析与综合视景仿真软件的人机交互管理和各个模块调用的融合与联接,其提供给仿真软件整体运行的驱动力,是仿真系统运行的“导演”。综合计算分析主要是进行项目的运行与管理、关联调用其他模块、电磁传播的计算与分析、结果报告的生成与显示。
本文来自 http://www.glspower.org/c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