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仪器仪表

回帖:0个,阅读:1065 [上一页] [1] [下一页]
936
124430696
文章数:234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936
注册时间:2011/4/22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1/5/16 14:59:23
#0楼

 在目前火电厂热控专业的内部分工中,基本存在着以下三种形势:按照老电厂的计算机、自动、程保、仪表,或者有仪控班;按照新建电厂分为一机一控,只负责控制回路,脱硫及其他设备分为辅控,就地一次表为点检制;还有就是分为炉控和机控,包括就地设备,脱硫及其他设备分为辅控。
 第一种分工模式明显不符合现代热工的发展形势。由于设备的更新,现在的热控已经基本全部发展为单元机组DCS控制了,而这样的分工则不利于热控人员的工作和发展:首先由于分工问题,工作中容易发生扯皮现象,在处理一个比较复杂的故障往往要几个班的人一起出动,这一点在工余加班时表现最明显,浪费人力;其次对人员的发展不利,由于自动和大量保护由DCS系统完成,因此计算机、自动、程保已经没有严格的界限,计算机、自动、程保人员工作环境相对比较轻松,仪表人员无法接触到新技术,只相当于一个熟练工种,而仪表人员工作环境比较差,导致人员工作情绪及状态不是十分良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导致工作量不平衡,班与班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考核工作质量与薪酬。
 第三种分工模式也不是十分合理,汽机侧的设备除了辅助设备在日常维护中可以检修外,其他主要热控设备都无法在机组运行中检修,其设备也基本长期运行在一种模式下,因此工作量相对比较少,而锅炉侧所有热控设备经常要进行试验,状态经常改变,导致工作量明显增多。因此在这样的分工模式下,为了平衡,通常是一个班管理一台机的锅炉和另外一台机的汽机。但是这样就会造成两个班组都要用到DCS工程师站,班组之间会产生相关的协作工作,不利于设备的管理工作,同时运行人员有时容易混淆负责的相关班组。
 因此相比之下,第二种分工是目前单元机组中热控最佳模式。首先有利于班组之间的考核:责任分工明确,大家管理的设备基本完全一致,设备的好坏就代表了工作质量,因此就有了比较的基础。其次利于热控人员发展全面:由于工作中可以接触到从系统到就地的所有热控设备,人员之间就有了相同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条件,班组内部的考核也可以进入良好的状态,这样可以促进人员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人员全面发展,既有利与个人的进步,也有利于全厂人员的调配,因为人员之间的互换性就增强,无论调动或者人员请假,甚至整个班的人员一起调动或请假,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出现。第三不会出现扯皮现象,对于运行人员也能够明确设备抢修是应该寻找的班组,不至于混淆,对于缩短抢修时间也非常有利,同时降低了人员成本。
所以,通过分析,热控在今后的内部分工模式,都一定会朝着一机一控这个方向发展,这是热控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贴子已经被jint于2011/5/16 15:08:15编辑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