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1/2/25 13:14:39
#0楼
从某种角度来看,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知识积累, 财富积累和品味生活.
知识积累: 我们从刚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 学站立, 学走路, 学说话; 上小学,上中学, 上高中; 一些人考上了大学, 读研究生(硕士, 博士, 博士后), 前后二十年到三十年不等, 这期间还有许多的课外辅导班. 基本上是人生的三分之一.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从一开始就理解为什么要学习, 学什么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甚至我们经常会感到迷茫, 感到厌倦...
财富积累: 当我们开始工作了, 虽然依然在学习着各种工作知识和生存知识, 但同时, 我们也是在积累财富, 组成自己的家庭, 并希望自己的生活丰富, 多彩, 体面; 我们要赡养父母, 抚养子女...前后又要二十到三十年, 这时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最大.
品味生活: 到了六十岁, 我们退休了, 有时间了, 该很好地品味生活了.可能大多数人会发现, 辛勤劳累了几十年, 知识积累了, 财富也积累了, 精力, 体力和兴奋度却不够了. 品味生活, 更多的可能是在回味生活...
这是我们人生必须遵循的形态吗?
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渐渐地冒出了这样一种想法, 能否在生命力充沛的时期, 把这三种生活状态演变一下. 比如说, 我们以年为单位, 用四个月进行知识积累.当然也可以是三个月或五个月, 因人, 因时, 因事而异. 然后我们用四个月进行财富的积累, 用四个月品味人生. 走更远的路, 看更多的山水, 听更多的人生故事...
我们是否也可以把这种状态浓缩到以月为单位呢? 那么我们不是可以扑捉到大自然里每个季节的风韵吗?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反正我一想到这里, 就心潮澎湃.
这种生活状态可能实现吗? 套用一句广告语: 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你认可, 只要你冲动, 只要你从今天开始设计, 铺垫.
声明: 本案例对以下的人群可能不适用: 1)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 因为你可能还没有积淀到用四个月(或十天)的工作来保障你八个月(二十天)的学习和家庭的生活; 2) 六十岁以上的朋友, 因为你已经可以把全部时间用来品味生活了, 如果你的精力, 体力和兴奋度足够的话; 3) 对财富积累永无止境的人.
知识积累: 我们从刚一出生就开始学习各种知识, 学站立, 学走路, 学说话; 上小学,上中学, 上高中; 一些人考上了大学, 读研究生(硕士, 博士, 博士后), 前后二十年到三十年不等, 这期间还有许多的课外辅导班. 基本上是人生的三分之一.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从一开始就理解为什么要学习, 学什么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甚至我们经常会感到迷茫, 感到厌倦...
财富积累: 当我们开始工作了, 虽然依然在学习着各种工作知识和生存知识, 但同时, 我们也是在积累财富, 组成自己的家庭, 并希望自己的生活丰富, 多彩, 体面; 我们要赡养父母, 抚养子女...前后又要二十到三十年, 这时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最大.
品味生活: 到了六十岁, 我们退休了, 有时间了, 该很好地品味生活了.可能大多数人会发现, 辛勤劳累了几十年, 知识积累了, 财富也积累了, 精力, 体力和兴奋度却不够了. 品味生活, 更多的可能是在回味生活...
这是我们人生必须遵循的形态吗?
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 渐渐地冒出了这样一种想法, 能否在生命力充沛的时期, 把这三种生活状态演变一下. 比如说, 我们以年为单位, 用四个月进行知识积累.当然也可以是三个月或五个月, 因人, 因时, 因事而异. 然后我们用四个月进行财富的积累, 用四个月品味人生. 走更远的路, 看更多的山水, 听更多的人生故事...
我们是否也可以把这种状态浓缩到以月为单位呢? 那么我们不是可以扑捉到大自然里每个季节的风韵吗?
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反正我一想到这里, 就心潮澎湃.
这种生活状态可能实现吗? 套用一句广告语: 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你认可, 只要你冲动, 只要你从今天开始设计, 铺垫.
声明: 本案例对以下的人群可能不适用: 1) 四十岁以下的朋友, 因为你可能还没有积淀到用四个月(或十天)的工作来保障你八个月(二十天)的学习和家庭的生活; 2) 六十岁以上的朋友, 因为你已经可以把全部时间用来品味生活了, 如果你的精力, 体力和兴奋度足够的话; 3) 对财富积累永无止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