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1/1/29 8:37:11
#0楼
1 国内市场概况
中国市场上的P L C 品牌众多, 可分为欧美品牌、日系品牌、韩国品牌、 台湾地区及大陆品牌几个集群, 由于P L C
从诞生至今, 一直是工业领域的主流控制系统, 其主流供应商也是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导品牌, 如西门子、 三菱、罗克韦尔、施耐德、 欧姆龙等。
大型PL C : 在大型PL C 方面, 欧美系占据着绝对优势, 施耐德?? 罗克韦尔和西门子占据着8 0% 的市场份额。
中型P L C : 在中型P L C 方面, 西门子占据着60% 多的市场份额。也是欧美系占据着优势, 日系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小型PL C : 在小型P L C 方面, 日系占据着优势, 市场份额第一, 三菱、西门子和欧姆龙占有2/ 3的市场份额, 这也是国产P L C 争夺的场地。
图 我国PLC市场占有率http://plc.jlck.cn/news/new.aspx?id=151&p=6
图表, 小型尸LC 主要厂商及其产品系列http://plc.jlck.cn/news/new.aspx?id=151&p=6
日系品牌是最早进人中国的品牌,20 世纪80 年代, 三菱?? 欧姆龙等日系品牌都已进人中国市场, 三菱F X 系列和欧姆龙的C P 系列在中国表现很优秀。 日系品牌与中国同属亚洲, 在技术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和中国比较类似, 因此其使用便利性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日系品牌主要在小型P L C 领域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在大中型P L C 市场优势不明显。
西门子是欧美品牌的代表, 其5 7 一200C N 在中国取得骄人的业绩, 2009 年西门子宣布其5 7一1200产品也将在中国本地化生产, 定位于5 7一200和5 7一300之间,必将在中国取得强劲增长。欧美系品牌中, 除了西门子在小型P L C 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之外, 其他的欧美系品牌小型P L C 所占优势不明显, 总体来看, 欧美系品牌主要是在大中型PL C 有比较显著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基本垄断该块市场。
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P L C 在技术上更多与日系品牌类似, 因此其主要也是在小型P L C 市场发展很好, 虽然进人中国市场较晚, 但凭借积极的产品定位、市场策略、销售策略, 使其在低端市场表现抢眼, 代表性品牌如L S 、 台达等。
中国早在2 0 世纪8 0年代初即已积极引人P L C 产品技术, 并希望通过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化, 但时至今日收效甚微。近年来, 国内有实力的P L C 品牌主要有和利时?? 无锡信捷等, 但每家所占整个市场份额比较小, 都只有几千万,不到一亿元人民币。
图表大型户LC 主要厂商及其产品系列http://plc.jlck.cn/news/new.aspx?id=151&p=6
中国市场上的P L C 品牌众多, 可分为欧美品牌、日系品牌、韩国品牌、 台湾地区及大陆品牌几个集群, 由于P L C
从诞生至今, 一直是工业领域的主流控制系统, 其主流供应商也是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导品牌, 如西门子、 三菱、罗克韦尔、施耐德、 欧姆龙等。
大型PL C : 在大型PL C 方面, 欧美系占据着绝对优势, 施耐德?? 罗克韦尔和西门子占据着8 0% 的市场份额。
中型P L C : 在中型P L C 方面, 西门子占据着60% 多的市场份额。也是欧美系占据着优势, 日系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小型PL C : 在小型P L C 方面, 日系占据着优势, 市场份额第一, 三菱、西门子和欧姆龙占有2/ 3的市场份额, 这也是国产P L C 争夺的场地。
图 我国PLC市场占有率http://plc.jlck.cn/news/new.aspx?id=151&p=6
图表, 小型尸LC 主要厂商及其产品系列http://plc.jlck.cn/news/new.aspx?id=151&p=6
日系品牌是最早进人中国的品牌,20 世纪80 年代, 三菱?? 欧姆龙等日系品牌都已进人中国市场, 三菱F X 系列和欧姆龙的C P 系列在中国表现很优秀。 日系品牌与中国同属亚洲, 在技术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和中国比较类似, 因此其使用便利性得到中国用户的认可。日系品牌主要在小型P L C 领域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 而在大中型P L C 市场优势不明显。
西门子是欧美品牌的代表, 其5 7 一200C N 在中国取得骄人的业绩, 2009 年西门子宣布其5 7一1200产品也将在中国本地化生产, 定位于5 7一200和5 7一300之间,必将在中国取得强劲增长。欧美系品牌中, 除了西门子在小型P L C 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之外, 其他的欧美系品牌小型P L C 所占优势不明显, 总体来看, 欧美系品牌主要是在大中型PL C 有比较显著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基本垄断该块市场。
韩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P L C 在技术上更多与日系品牌类似, 因此其主要也是在小型P L C 市场发展很好, 虽然进人中国市场较晚, 但凭借积极的产品定位、市场策略、销售策略, 使其在低端市场表现抢眼, 代表性品牌如L S 、 台达等。
中国早在2 0 世纪8 0年代初即已积极引人P L C 产品技术, 并希望通过消化、吸收、实现产业化, 但时至今日收效甚微。近年来, 国内有实力的P L C 品牌主要有和利时?? 无锡信捷等, 但每家所占整个市场份额比较小, 都只有几千万,不到一亿元人民币。
图表大型户LC 主要厂商及其产品系列http://plc.jlck.cn/news/new.aspx?id=151&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