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0/5/4 14:15:27
#0楼
机床作为机械装备的母机,它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其下游产业,目前,机床的下游产业——造船、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铁路、电力设备、风电设备、动力设备、制冷设备和石化设备等,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所以机床工业的发展正面临最佳机遇。但是我国的机床在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尚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设计方法落后,设计资料老化,长期仿制国外产品,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很难发展高档产品等,为使机床设计人员的思维更多元,视野更开阔,促进我国机床工业的大发展,我们校企双方强力合作,组织编写了这本《实用机床设计手册》。
《实用机床设计手册》图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机床的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分析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床设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程已在机床设计的各个阶段得到了应用。机床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由人工绘图向计算机绘图过渡,改变了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由定性设计向定量设计、由静态的和线性分析向动态的和非线性分析、由可行性设计向最佳设计过渡。
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机床的传动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伺服驱动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机床的单轴运动及多轴联动,从而可以省去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使其结构及布局也得到很大改善。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FMS等先进制造系统。机床是FMS的核心装备。早期的FMS,可以说是“以机床为主的系统”设计,即根据现有机床的特点来构造FMS,但是传统的机床(包括数控机床)设计并未考虑到它在FMS中的作用,因此在功能上制约了FMS的发展。FMS的发展对机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机床设计向“以系统为主的机床设计”方向发展,既要在机床设计时就应考虑它如何更好适应FMS等先进制造系统的要求,例如要求具有时、空柔性,与物流的可亲性等等,这就对机床设计的方法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我国机床工业持续性发展的态势和机床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手册对内容进行了精心选择,主要介绍机床设计的总体原则以及机床内部各系统的设计与配置,不对零部件进行单独介绍,只是在讲述机床设计方法时介绍零部件的选用原则,所以内容主要包括机床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方案的选择、典型的布局、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机床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机床电力拖动及控制系统设计,机床数字控制系统设计,传动系统和辅助系统设计等。其主要特点是:
1)理论性要精,适当介绍必要的技术性理论;
2)实用性强,关于实例的讲解可以直接借用到相似产品的设计中;
3)技术要新,突出一些近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使设计出来的机床产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
本手册适合于从事机床产品和机械制造装备的开发、设计、改造与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机床产业管理人员参考,对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工具书。
参加本手册编写工作的有: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隋秀凛教授/博士(本书策划、组织、确定编写大纲等,第1篇,第6篇第34、36、37、38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原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高安邦(本书策划、组织,第4篇第19、22、24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敏副教授/博士(第4篇第23、25、26、27章);哈尔滨理工大学吴博副教授/博士(第3篇第13、14、15、18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姜亚南高级工程师(第2篇第8、9、10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原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于庆有(第2篇第5、6章);哈尔滨理工大学韩桂华副教授/博士(第3篇第16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尹昭辉讲师/硕士(第2篇第7章和第5篇第28、29、30章);哈尔滨理工大学任胜乐讲师/博士(第6篇第35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陈银燕讲师/硕士(第4篇第20章、第21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鹏程讲师/硕士(第2篇第11、12章);哈尔滨理工大学李建英讲师/硕士(第3篇第17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杨帅讲师/硕士(第5篇第31、32、33章)。
该书的编写得到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娄晓钟和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院长邵俊鹏教授担当主审,他们对全书进行了审阅,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参考和引用了许多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此向本书所参考和引用的资料、文献、教材和专著的编著者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指正,以便今后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实用机床设计手册》图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机床的设计理论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计算机技术和分析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机床设计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工程已在机床设计的各个阶段得到了应用。机床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由人工绘图向计算机绘图过渡,改变了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由定性设计向定量设计、由静态的和线性分析向动态的和非线性分析、由可行性设计向最佳设计过渡。
数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机床的传动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伺服驱动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机床的单轴运动及多轴联动,从而可以省去复杂的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使其结构及布局也得到很大改善。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FMS等先进制造系统。机床是FMS的核心装备。早期的FMS,可以说是“以机床为主的系统”设计,即根据现有机床的特点来构造FMS,但是传统的机床(包括数控机床)设计并未考虑到它在FMS中的作用,因此在功能上制约了FMS的发展。FMS的发展对机床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机床设计向“以系统为主的机床设计”方向发展,既要在机床设计时就应考虑它如何更好适应FMS等先进制造系统的要求,例如要求具有时、空柔性,与物流的可亲性等等,这就对机床设计的方法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我国机床工业持续性发展的态势和机床设计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手册对内容进行了精心选择,主要介绍机床设计的总体原则以及机床内部各系统的设计与配置,不对零部件进行单独介绍,只是在讲述机床设计方法时介绍零部件的选用原则,所以内容主要包括机床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方案的选择、典型的布局、机床型号编制方法、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机床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机床电力拖动及控制系统设计,机床数字控制系统设计,传动系统和辅助系统设计等。其主要特点是:
1)理论性要精,适当介绍必要的技术性理论;
2)实用性强,关于实例的讲解可以直接借用到相似产品的设计中;
3)技术要新,突出一些近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使设计出来的机床产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
本手册适合于从事机床产品和机械制造装备的开发、设计、改造与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机床产业管理人员参考,对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工具书。
参加本手册编写工作的有: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隋秀凛教授/博士(本书策划、组织、确定编写大纲等,第1篇,第6篇第34、36、37、38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原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高安邦(本书策划、组织,第4篇第19、22、24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敏副教授/博士(第4篇第23、25、26、27章);哈尔滨理工大学吴博副教授/博士(第3篇第13、14、15、18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姜亚南高级工程师(第2篇第8、9、10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原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于庆有(第2篇第5、6章);哈尔滨理工大学韩桂华副教授/博士(第3篇第16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尹昭辉讲师/硕士(第2篇第7章和第5篇第28、29、30章);哈尔滨理工大学任胜乐讲师/博士(第6篇第35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陈银燕讲师/硕士(第4篇第20章、第21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鹏程讲师/硕士(第2篇第11、12章);哈尔滨理工大学李建英讲师/硕士(第3篇第17章);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杨帅讲师/硕士(第5篇第31、32、33章)。
该书的编写得到了哈尔滨理工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原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娄晓钟和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院长邵俊鹏教授担当主审,他们对全书进行了审阅,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写参考和引用了许多前人优秀的研究成果。在此向本书所参考和引用的资料、文献、教材和专著的编著者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
由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指正,以便今后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4 14:15:5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