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7/5/18 21:58:00
#0楼
自控仪表专业的工程师们,你们使用过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CMF)吗?你们知道它的力学原理吗?JamesE.Smith先生发明的CMF已经30年了,在我国已经有成千上万台CMF在线运转着。可是这么多的用户,你们对销售商的售后服务满意吗?你们都是自控仪表专业的工程师或高工,你们所使用的自控仪表设备,有哪一样是不熟知其原理的?因为没有足够深入的知识,你们不可能很好地使用和维护它们。凡是工程师,对自己专业工作范围内的东西,绝不会满足于一知半解,懵懵懂懂,而是要力求深入了解有关它的理论知识,否则内心将难以忍受。然而对于CMF,你们已经使用一、二十年了,却只知道一点定性的原理,对深入的知识毫无所知,你们内心满意吗?CMF的使用说明书都只非常简单地定性地介绍一下它的原理,除使用方法而外,根本没有任何理论知识。Smith先生发明CMF以后,于1978年发表了《Gyroscopic/Coriolis Mass Flow Meter》。1979年他的同事K.O.Plache先生也发表了《Coriolis/Gyroscopic Flow Meter》。这是发明者首先发表的关于CMF的两篇经典论文。但是他们只应用了初等力学和集中参数的办法来建立它的理论,而且文中还存在某些错误。尽管如此,他们发明的CMF还称得上是精美而先进的产品。因此它能很快发展起来,充斥于世界市场。可是由于发明者的理论浅陋,生产厂家能为用户提供的必要的原理知识也就十分贫乏,以致造成广大用户对CMF的力学原理知之甚少,不了了之,让用户长期处于蒙昧状态,这种状态实在可悲!这个责任应该谁来承担呢?显然应该由生产厂家及其销售商来负责。30年了,他们只满足于他们的CMF能占领市场,而没有花功夫完善其原理理论,以满足用户在知识上的需求。销售产品,大把赚钱,而置用户的需求于不顾,这公平吗?为了让用户信服,他们也曾经用一个誇张的模型演示CMF的动作过程。这显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权益措施。但是即使观看了模型表演,你也只能得到一点肤浅的感性认识,而不可能懂得它的力学原理。你以为商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让你似乎看到了CMF的动作过程,你就能心满意足了吗?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啊!可是达不到授予知识的目的。作为知识分子的工程师,需要的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只有深入地懂得它的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你面对的对象。
无独有偶,从前三叉戟飞机已经飞行于全球以后,它的理论还并不完善。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籍华人科学家吴仲华才创立了完善的喷气发动机力学计算方法,因此受到西方航空工业界的景仰。Smith先生虽然没能建立关于CMF的深刻理论,他凭着对CMF的定性认识的正确和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基础,成功地开发出CMF产品。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科学作风很看重实践,只要东西能搞出来,理论是否深透是无关紧要的事。这与前苏联科技界的作风正好相反。前苏联人要先把理论搞通了,才肯实践。这就往往会慢一步。
CMF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87年中科院力学所的马文驹先生就发现了Smith的推导错误,并予以纠正。但是他并未改进Smith的理论方法。后来另一位学者陈汝杰先生从建立流量管的横向振动四阶偏微方程入手,给出了适用于三种不同结构的CMF的质量流量和密度表达式。比其他文献提供的十分隐讳的表达式更规范,给出了各个力学参数与质量流量和密度的解析关系。但是并未发表理论的详细内容,所以读者仍然不能深入地理解CMF的力学原理。CMF的制造商置用户的需求于不顾,实在是太藐视用户的权利了。是为了保密吗?30年了,专利保护也该到期了。何况发明者的经典论文摆在那里,白纸黑字,实在太简陋。用户工程师们,你们的涵养功夫何等了得,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竟能容忍如此马虎而疏漏的售后服务!一项技术的应用,三十年实在不算短了,是该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只有广大中国用户工程师们都来面向CMF的销售商提出你们关于CMF理论知识的急切需求,他们才会正视他们存在的问题。
无独有偶,从前三叉戟飞机已经飞行于全球以后,它的理论还并不完善。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籍华人科学家吴仲华才创立了完善的喷气发动机力学计算方法,因此受到西方航空工业界的景仰。Smith先生虽然没能建立关于CMF的深刻理论,他凭着对CMF的定性认识的正确和美国先进的工业技术基础,成功地开发出CMF产品。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人的科学作风很看重实践,只要东西能搞出来,理论是否深透是无关紧要的事。这与前苏联科技界的作风正好相反。前苏联人要先把理论搞通了,才肯实践。这就往往会慢一步。
CMF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87年中科院力学所的马文驹先生就发现了Smith的推导错误,并予以纠正。但是他并未改进Smith的理论方法。后来另一位学者陈汝杰先生从建立流量管的横向振动四阶偏微方程入手,给出了适用于三种不同结构的CMF的质量流量和密度表达式。比其他文献提供的十分隐讳的表达式更规范,给出了各个力学参数与质量流量和密度的解析关系。但是并未发表理论的详细内容,所以读者仍然不能深入地理解CMF的力学原理。CMF的制造商置用户的需求于不顾,实在是太藐视用户的权利了。是为了保密吗?30年了,专利保护也该到期了。何况发明者的经典论文摆在那里,白纸黑字,实在太简陋。用户工程师们,你们的涵养功夫何等了得,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竟能容忍如此马虎而疏漏的售后服务!一项技术的应用,三十年实在不算短了,是该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只有广大中国用户工程师们都来面向CMF的销售商提出你们关于CMF理论知识的急切需求,他们才会正视他们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