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0/7/16 9:18:39
#0楼
很早就想写这样的一点文字。
最初,是看到一个老头,在一个单位的生活区人行道侧,兢兢业业扯去缝隙中、泥土边零零落落的小草,颇觉可惜。
后来散步,看到城乡结合部的乡村,有些房屋之间的道路及两旁,全部用水泥覆盖,没给小草留出方寸之地。
司空见惯的是,城市中的草地,会有不辞辛劳的人们,拔掉一株一株的杂草。
为了美化环境,某小区进行道路改造,将道路两侧的小草全部清除,铺上了彩色的地砖。
一小学校园,操场四周,本来生长着茂盛的青草;而在操场改造时,却在原来的自然草地上,打上了密密实实的混凝土。
透过通透式围墙,看到某企业的一块新地上,稀稀落落直立着一些枯黄的野草;攀谈之下,才知是打了除草剂。
……
相对于园林草来说,这些小草,只能是杂草;我不忍称之为“杂”,于是我把这些小草,称为“非园林草”, 仿照时下的用词方式,不妨简称为“非园”。
城市中,对园林草护之有加,好吃好喝,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对非园,则颇有“欲根除之而后快”的势头。
其实,讨厌的非园们,需要的仅仅是自由生长,除了上天赐予的土壤、阳光、空气,没向人类提出任何的额外要求。
于是我不解,为什么对非园,会如此痛恨呢?
(莫其麟 20100716晨)
后记:
留意之下,可以看到人们的许多“园林化思维”;它不但反映在城市建设上,也反映在学校教育上。
这不知是思维的简单,还是思维的懒惰,亦或是园林化的熏陶;又或是人们的思维影响园林化,园林化又反作用于人们的思维。
其实,过多的园林化思维,说不定会抑制人们的创造力;当然我所说的创造力,不是去破坏自然,而是如何与自然和睦相处。
还有一道风景值得一提:草地上扫落叶。
还有一个不解:清除绿化带内的杂物。为什么不让绿化带发挥出除垢化污的功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