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无所不谈

回帖:7个,阅读:396 [上一页] [1] [下一页]
1203
sonicnv
文章数:6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203
注册时间:2006/6/27
发站内信
2010年四月影像
发表于:2010/2/12 18:38:16
#0楼
据悉,春节的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
新石器时期
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
风俗
。春节为什么会叫“过年”呢?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
燃鞭炮
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显然,在那远古年代,“春节”和“年”这个概念的出现,与原始的
农业
息息相关。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在
农作物
生长周期
过程中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便开始有了“

”的概念。据说是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

日的
子时
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年”的
甲骨文
写法为上为“禾”、下为“人”。
金文
的“年”字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
小篆
的“年”写作“秊”,《
说文解字
·禾部》:“秊,谷熟也。从禾,从‘千’音。”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许慎用了此说——“千”字本为有饰物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
生长

收成
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看上去都像
沉甸甸
被压弯了腰的“禾”?可见它象征的是
谷物
生产的
大丰收

关于“春节”的起源,还有一种蛮有意思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

”的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夕”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那天(即现在说的“除夕”)就会爬上岸来,吞食
牲畜
伤害
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会扶老携幼地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这天,外乡来了个
乞讨
的老人。乡亲们都
恐慌
地忙着躲上山去,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这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走吧!上山去
躲避
‘夕’兽”。那
乞讨
老人胡子一翘笑道:“婆婆若能让我在家中呆上一夜,我一定把‘夕’兽赶走!”老婆婆哪里会信?依旧耐心劝说,而乞讨老人只是笑而不语。
所有人都跑了,只有乞讨老人留在了村里。半夜时分,“夕”兽闯进了村子。它突然发现,“这村里的
气氛
怎么跟往年不同啊?”。只见那村东头的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立即冲将过去。当临近大门口时,只听那院里突然传出一阵可怕的“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平生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的“夕”兽,此刻顿时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走了。这时,“夕”兽只看见这老婆婆的家门大开,院内站着一个身披大红袍的老头儿,盯着自己哈哈大笑。“不好!”“夕” 兽大惊失色,用最快的速度扭头逃蹿……
很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于是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大红
对联
、烛火通明、燃
放爆竹

守更待岁
……


最后,祝您:过年好!

----------------------------------------------
此篇文章从博客转发
原文地址: Http://blog.gkong.com/more.asp?id=110431&Name=sonicnv
3757
1079135239
文章数:707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3757
注册时间:2009/12/31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2/12 18:53:22
#1楼
祝楼主过年好。
16080
nyw99812
文章数:532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6080
注册时间:2009/2/25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2/12 21:29:27
#2楼
躲避妖魔鬼怪的日子却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最重要的节日  真是事事难料啊
23249
sddyzyd
文章数:6952
年度积分:722
历史总积分:23249
注册时间:2007/10/12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2/12 23:08:56
#3楼
过年好!
4119
lhlli
文章数:2608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4119
注册时间:2007/11/6
发站内信
2011国庆活动
2010年四月影像
09工控人生征文
08年优秀博客奖
发表于:2010/2/19 16:29:03
#4楼

熬年的传说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另一种说法是:
 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共同学习  看贴必回  回贴必问 问之必深 深入学习 习以为常
4869
172365283
文章数:1709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4869
注册时间:2006/7/7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2/20 8:47:05
#5楼
以前看过关于年的一种说法, 说“年”是一种野兽,买年这个时候出来吓唬人,大家就买鞭炮放吓唬它,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呵呵
人的一生一直在努力的生活的更好,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更好的发展,付出总会有收获,祝福大家以后的日子事业成功,家庭和睦,爱情事业双丰收
9783
lwcccf
文章数:7459
年度积分:56
历史总积分:9783
注册时间:2006/1/7
发站内信
09工控人生征文
发表于:2010/2/23 14:45:22
#6楼
呵呵,有意思,长见识了
希望通过论坛与各位成为朋友!
学无止境,学有所用
2491
杭州佐格
文章数:1301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2491
注册时间:2009/7/10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10/2/23 14:56:12
#7楼
现在过年就是拉动国家的GDP.
 什么是感情基础?人怕出名猪怕壮,男怕没钱女怕胖,你不胖我有钱,这就是基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93.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