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8/10/25 22:20:00
#0楼
从三皇五帝看管理
这是学历史,学人物,学管理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以历史为鉴,以古人为鉴,自然得由五千年文化的源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形象说起。三皇和五帝无疑是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作为立篇之作。之后是挑选一些我比较熟悉的,并且是有一定贡献的历史人物来写作,大部分是为君王和著名的能臣干将,以及诸子百家中的重要思想。
概述:
中国历史上的三皇,是中国祖先处于史前各个不同文化阶段的象征。对于三皇对应的人物,史学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燧人、伏羲分别代表蒙昧时期的两个发展阶段;神农代表的则是进入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而“五帝”对应的人物,史学界也是众说纷纭。我还比较倾向于同意“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但有一点是比较确定的,那就是他们代表的,主要是父系家长制的部落联盟盛期或原始社会末期实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一些部落首长人物。
燧人氏让人们懂得了钻木取火,吃上了熟食;伏羲氏则成为易经的始祖,也让人们掌握了捕鱼技术;而神农氏就让人们掌握五谷耕种的方法,也让人们学会了病痛祛除之道。这些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而“五帝”作为古代的圣德贤君,讲究的是“以德施天下,以法治天下”。都成为后世君王学习的对象。
无论是“三皇”还是“五帝”,我们无法考究他们的存在真实性。他们有美丽的传说故事,这都让他们的能力显得异乎强大。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非常多的重要的功绩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显然,这些生存发展的技巧是不太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的,而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而总结出来的。
从管理之道浅析:
首先,“三皇五帝”都是领导人,都是非常有能力有作为的领导,而且他们都是当时和后世景仰的精神领袖。有才者足以服人,有德者足以率人。在夏朝之前,君主的继位制度是采取禅让的办法,禅让的主要两个考量点:一是民心,二是能力,三是功绩。以民心的取向,人们对准继任人选的爱戴程度为主要考量点。而今,很多企业管理者却过分注重企业的“组织任命”的概念,也以此为傲,殊不知,这是只是作为管理者的开端而已。组织任命很多时候考量的,更多的是能力层面或者是功绩层面的内容,这也就极有可能是在服人的层面,服人,并不能说明你的影响力够大,也不代表团队凝聚力够强,而这些都是以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只有人格魅力才能更多征服员工的心,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充分支持。这才是企业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的保证。我想,这也是成为后世君王效仿学习对象的重要原因。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那个时代似乎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时代。在他们同时代流传的神话传说,无不散发着个人英雄主义气息。把当时的很多功绩都归于同一个人身上。这跟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是有所区别,现在很多人在接受荣誉的时候,还不忘对团队成员及帮助过自己的人进行一番感谢。这当然是无则加勉,引以为戒了。现在是一个团队英雄主义时代。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把迅速做好的,而且也是企业所不提倡的,现在提倡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然,就团队管理而言,如果一个团队领导的能力超群的话,那么他应该把他的能力传授给他的部属,让更多人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绩效。如果作为团队领导只是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成效相当小得多,同时也是无法持久的。一旦团队失去了这样一个领导那就可能意味人才断层问题。而且,当一个人在团队中无法得到成长的话,那么这个人会逐渐对团队失去去信心和斗志,要么是难以提升业绩,更甚者,是离开团队。如果一个团队是以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话,那么这个人是很难做到感恩的,他认为最应该感谢的人是他自己,所以会让团队成员士气下降,也会影响团队的稳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转载朱必华文章
----------------------------------------------
此篇文章从博客转发
原文地址: Http://blog.gkong.com/more.asp?id=65432&Name=drs197311
拼搏人生 拥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