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技“四个世界之最”-3
三、为什么人们否认“节电奇迹”的存在?
节约能源是子孙万代的大事,电能增大一倍的“节电奇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本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广。可惜人们否认“节电奇迹”的存在,其原因如下:
1、利用理论否认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被否认,就无法进行探讨。
2、有功功率因数不能大于1,输出不能大于输入。
(1)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在总电路中的功率因数不能大于1,是正确的。新观点从来没有说功率因数会大于1的话。
(2)功率因数不等于负载做功的效率,效率是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对比。在没有安装电容器时,负载做功大小等于电源输入的功率。安装适当的电容后,增加了一个新电源,输入的电流比原来增大,负载做功必然会增加。
(3)对负载本身来说,输出是不会大于输入的,但因为从电容器输入的能量略去不计算,所以负载做功功率大于电源输入的电功率,效率大于100%,输出大于输入。
3、电路谐振现象计算中的三大失误,影响了对谐振现象本质的认识。
(1)总阻抗计算失误:书中讲并、串联谐振时,负载中的总阻抗Z=R
①在串联电路中,总阻抗最小,电流最大;实践证明:总阻抗Z≠R
②在并联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总阻抗比任何一个支路阻抗都小的理论,认为并联负载总阻抗最大,具有高阻抗的特性。推导出的总阻抗也是支路纯电阻。
对于电感负载来说不符合实践,谐振前的总阻抗是感抗与纯电阻的矢量和,大于纯电阻。谐振后如果感抗与容抗互相抵消,总阻抗Z应当等于纯电阻R;如果此观点正确,那么并联谐振时,负载中的总阻抗也会减小,电流增大。实践证明:总阻抗Z≠R
(2)负载中的电流计算失误:
①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总阻抗失误,电流算不可能正确。现在人们对负载中的电流大小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人认为负载中的电流是减小的。负载中的电流等于电源输入的总电流,计算方法为:当功率因数为1时,负载中的电流等于原来的有功电流值。如果此观点正确,那么总阻抗Z≠R,总阻抗Z=R,是错误的。
第二种人认为负载中的电流大小不变。原来的有功电流从电源输入,原来的无功电流从电容支路输入,称无功补偿。如果此观点正确,那么负载电压降与电源电压不相同;无功电流大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利用欧姆定律公式无法计算。
从实践中得知:谐振时的电流大于谐振前的电流值。
(3)负载中的有功功率计算失误,认为谐振与不谐振时做功大小相同。在电工论坛中网友讲:电路谐振时,负载中的电流不变,做功大小不变。电感负载安装电容器不会节约电能,“节电奇迹”不存在。
4、输入功率测量方法不正确?
(1)输入电能表安装在电容器附近,测量出的电能是谐振后的电能。安装电容的单位发现输入电流减小很多,但消耗的电能不减少。根据此现象,认为“节电奇迹”不存在。
(2)输入电能表必须安装在变压器的输入端,电容器安装在变压器的输出端,电流表、功率因数表安装在变压器的输出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否认的根据不正确,“节电奇迹”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