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06/5/30 16:00:00
#30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钟楼初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 年),原址在今广济街口,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 年)移于现址。昔日楼上悬铁钟报时,故名钟楼。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明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这就是西安人引以为自豪的钟楼。它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鼓楼,东与钟楼隔广场相望。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为重檐三滴水与歇山顶的木结构,高大雄伟。因上悬巨鼓报时而得名。鼓楼呈长方形,加上基座高33 米,面积1204.3 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高7.7 米、宽52.6 米,南北正中辟有卷洞门贯通。楼身建在基座中心,结构为重檐歇山顶,上下二层楼,一层楼身腰檐和平座,二层楼外有回廊,檐上铺绿瓦。清代曾两次修耷。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昔日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 “晨钟暮鼓”之说。
鼓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
逃避不一定躲的过,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可能为某个原因而伤心难过,
但也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
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单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有,
可能为某个原因而伤心难过,
但也能找个理由让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