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是:

无所不谈

回帖:19个,阅读:2186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帖子主题:

请大家吃包子

7725
mcz
文章数:2889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7725
注册时间:2005/5/31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17:00
#0楼
成都韩包子
附件
新疆烤包子
附件
开封小笼包子
附件
天津狗不理包子
附件
   中国人过生日,吃中国人自己包的生日包子。
2993
没壳蜗牛
文章数:979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2993
注册时间:2005/4/27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20:00
#1楼
MCZ真是包子大王,三句不离包子,可惜我只吃馒头的.要不就吃你二个.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顿顿吃饱...............慢慢变老...............
7725
mcz
文章数:2889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7725
注册时间:2005/5/31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35:00
#2楼
再转一篇有关包子的文章《论包子的挑逗性》

     包子的挑逗性,来自于内容的暂时不可知,行为上的囊中探物之快,以及油然而生的探索精神。因此,吃包子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性。许多人,尤其在他们过于饥饿的时候,常常错过了这场好玩的游戏。      

  包子安静地在蒸笼内团身而坐,收口处有若干褶裥,外表憨厚敦实,甚至有点笨头笨脑的。这个时候,肉眼是无法看穿包子内部的,但是想象和唾液分泌却异常地活跃。其实包子内部无非是馅,馅则非菜即肉抑或菜肉混杂。这一点,我们在事前已经获悉。不过,我们还是控制不住地要去想象:“这一只”包子在热力的作用下究竟会给我们的味觉带来何种惊喜。就像一个景德镇的工匠,脸上映着熊熊的火光,心驰神往地想象并且期待着一场惊世的窑变。      

  包子里的馅料其实也不复杂。菜、肉之外,不离姜、葱、盐、麻油或料酒。欲使馅料在蒸熟后产生浓郁且在分量上恰到好处的汁,关键在于拌馅时必须和入比例适当的肉皮冻。目前已遭滥用的“底蕴”一词,用来形容肉皮冻与包子的内在关系,实在最适宜不过。此外,我个人并不喜欢任何一种单一馅料的包子,全肉或全菜的包子,味道略嫌单调,只能供嗜肉者或其对立面频呼过瘾而已;菜、肉的混编,不仅丰富了质感上的层次,而且,我深信只有在肉、菜及面粉这三种基本元素的交互作用下,才能使包子火热的内笼中响彻一派雄浑的天籁。

     包子既熟,只是完成了必要的一部分,吃包子是一个完全互动的过程,接下来,就要看我们的。我认为,要把一只包子满心欢喜地吃掉,应该严格遵循如下动作要领:      
  一、手心向上,食指、拇指、中指分别由包子底部按顶端及左、右三点持之,向嘴的一边,留出充裕的可咬地带;    
  二、咬开一处铜钱大的缺口(视包子尺码而定,以8:1的比例为佳)之后,并不急于吞噬,而应先在水平方向对洞中之馅作一番近距离观察,然后用舌尖轻点以便探测温度,再张口作O形,上下唇密裹包子缺口处,此刻,宜合上双眼,想象太空舱的对接;    
  三、调动丹田真气,将包之馅汁源源不绝地吸入口中,任由其漫过舌面,再由口腔四壁细润味蕾——为了防止共同进退的馅团与馅汁被同时吸入,应于上下唇向下收缩的同时,顺势将舌尖前抵,既可送蠢蠢欲动的馅团回巢,又能于馅汁潺潺进入口腔之际,同步地享受到馅团的滋味和质感;
     四、趁包子的馅汁尚未被完全吸尽,毫不犹豫地将包子一口(最多两至三口)吃掉。整套动作,以貌似平常吃包,实则密吮其汁,大玩“太极推手”于舌尖而他人莫能察觉者为最高境界。

  皮和馅皆为预制,唯有馅汁天成。不过,一只好的包子,不可能有太多的汁。像那种油汪汪的汤包,其实并不好吃,汤包的制作者看来并不能正确地认识汤和汁的区别。我曾在南京吃过一种淮扬汤包,皮薄“汤”大,包子之外,还发给吸管一根,俯首力啜之下,包子迅速萎缩,情状殊为卡通。


   中国人过生日,吃中国人自己包的生日包子。
1011
qc0lin1979
文章数:2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011
注册时间:2005/9/6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40:00
#3楼
我爱吃包子
     我高兴!!!
1011
qc0lin1979
文章数:2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011
注册时间:2005/9/6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40:00
#4楼
也爱吃馒头
     我高兴!!!
1011
qc0lin1979
文章数:2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1011
注册时间:2005/9/6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41:00
#5楼
还爱吃草
     我高兴!!!
2993
没壳蜗牛
文章数:979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2993
注册时间:2005/4/27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46:00
#6楼
下雨了,打雷了,快收衣服罗........老大你不要除了包子还是包子,受不了了我也包子馒头一起出了

简介 《考吃》以笔记的形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要素以及各地的风味饮食进行了考证和诠释。作者从引证、辨析和梳理大量的文献典籍出发,将饮食、民俗以及更加宽阔的俗文化史的内容串联在一起,既有严谨的学术佐证,又不失浓厚的文化旨趣。本文系书中《馒头》一文。

《事物纪原》:诸葛亮创馒头。其记:“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至晋卢谌《祭法》,春祠用馒头,始列于祭祀之品。而束 《饼赋》亦有其说,则馒头疑自武侯始也。”


《三国志》:“诸葛亮平蛮回至泸水,风浪横起兵不能渡,回报亮。亮问,孟获曰:‘泸水源猖神为祸,国人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浪平静境内丰熟。’亮曰:‘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自有见。’遂命行厨宰牛马和面为剂,塑成假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


后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之后,馒头刚开始就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用。晋束 《饼赋》:“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除,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三春之初,冬去春来,万象更新。俗称冬属阴,夏属阳,春初是阴阳交泰之际,祭以馒头,为祷祝一年之风调雨顺。当初馒头都是带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做“饼”。凡以面糅水做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名义考》:“以面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即今馒头。”《集韵》:“馒头,饼也。”《正字通》:“,起面也,发酵使面轻高浮起,炊之为饼。贾公彦以酏食(酏:酒。以酒发酵)为起胶饼,胶即酵也。涪翁说,起胶饼即今之炊饼也。”“韦巨源《食单》有婆罗门轻高面,今俗笼蒸馒头发酵浮起者是也。”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做“玉柱”、“灌浆”的。《汇苑详注》:“玉柱、灌浆,皆馒头之别称也。”南唐时,又有“字母馒头”。唐人徐坚《初学记》把馒头写做“曼头”,《梦粱录》中,又作“馒”。《集韵》:“音豆,与同,也。”“”又作“”,《玉篇》:“贮食之义。”《玉海》:“唐,少府监御馔,用九盘装垒,名‘九食’。今俗燕会,粘果列席前,曰‘看席坐’。古称‘坐’,谓而不食者。按《唐书·李远传》云:‘人目为钉会梨。’今以文词因袭,累积为。”这就是说,“”其实从“钉”来,“”是指供观赏的看席。韩愈有诗:“或如临食案,肴核纷。”可见当时馒头是作为供观赏的看席。但“”指的是点心之类,也就是把馒头列为了点心。


宋时馒头成为太学生经常食用的点心,所以《武林旧事》中称“羊肉馒头”、“太学馒头”。岳珂有《馒头》诗:“几年太学饱诸儒,薄枝犹传笋蕨厨。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瓠壶。老去牙齿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


馒头成为食用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因为其中有馅,于是就又称做“包子”。宋人王《燕翼诒谋录》:“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馒头别名。”猪羊牛肉、鸡鸭鱼鹅、各种蔬菜都可做包子馅。同时仍然叫“馒头”。如《饮膳正要》中介绍的四种馒头,又都可叫包子:“仓馒头(其形如仓囤):羊肉、羊脂、葱、生姜、陈皮各切细,右件,入料物、盐、酱拌和为馅。”“麂奶肪馒头:麂奶肪、羊尾子各切如指甲片,生姜、陈皮各切细。右件,入料物,盐拌和为馅。”“茄子馒头: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嫩茄子去穰。右件,同肉作馅,却入茄子内蒸,下蒜酪、香菜末食之(此以茄子做皮,上屉蒸熟)。”“剪花馒头:羊肉、羊脂、羊尾子、葱、陈皮各切细。右件,依法入料物、盐、酱拌馅,包馒头。用剪子剪诸般花样,蒸,用胭脂染花。”《正字通》说,馒头开首者,又叫“橐驼脐”。


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燕翼诒谋录》:“今俗屑面发酵,或有馅,或无馅,蒸食之者,都谓之馒头。”元无名氏《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当时馒头的发酵方法:“每十分,用白面二斤半。先以酵一盏许,于面内跑(跑,疑是“刨”之误)一小窠,倾入酵汁,就和一块软面,干面覆之,放温暖处。伺泛起,将四边干面加温汤和就,再覆之。又伺泛起,再添干面温水和。冬用热汤和就,不须多揉。再放片时,揉成剂则已。若揉,则不肥泛。其剂放软,擀作皮,包馅子。排在无风处,以袱盖。伺面性来,然后入笼床上,蒸熟为度。”


不管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祭供之用。《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记有这样的多种馒头,并附用处:“平坐小馒头生馅、捻尖馒头生馅、卧馒头生馅,春前供、捺花馒头熟馅、寿带龟熟馅,寿筵供、龟莲馒头熟馅,寿筵供、春 熟馅,春前供、荷花馒头熟馅,夏供、葵花馒头喜筵,夏供、毯漏馒头卧馒头口用脱子印。”明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中记:“祭功臣庙,用馒头一藏,五千四十八枚也。江宁、上元二县供面二十担,祭毕送工部匠人作饭。”


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做“大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鹤林玉露》曰:“有士人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曰:‘妾乃包子厨中缕葱绿者也。’盖其中亦有馅,为各种肉,为菜,为果,味亦咸甜各异,惟以之为点心,不视为常餐之饭。”但《清稗类钞》又把有甜馅者称“馒头”。“山药馒头者,以山药十两去皮,粳米粉二合,白糖十两,同入擂盆研和。以水湿手,捏成馒头之坯,内包以豆沙或枣泥之馅,乃以水湿清洁之布,平铺蒸笼,置馒头于上而蒸之。至馒头无粘气时,则已熟透,即可食。”


清代馒头有名者,扬州的小馒头。《调鼎集》:“作馒头如胡桃大,笼蒸熟用之,每箸可夹一双,亦扬州物也。扬州发酵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乃高如杯碗。”《随园食单》论“千层馒头”:“杨参戎家制馒头,其白如雪,揭之如有千层,金陵人不能也。其法扬州得半,常州、无锡亦得其半。”


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做“馍”、“卷子”,也有称做“包子”的。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做“面兜子”、“汤包”的。现时不管什么样的有馅的无馅的馒头,其实都和诸葛亮当初创制的馒头相去甚远。馒头的馒字,最早作“ ”。卢谌《祭法》:“春祠用 头。”荀氏《四时列馔传》:“春祠有 头饼。”


查唐赵《因话录》,则有另外的说法:“馒头本是蜀馔(此说,似乎在诸葛亮之前已有馒头),世传以为诸葛亮征南时以肉面像人头而为之。流传作‘馒’字,不知当时音义如何,适以欺瞒同音。孔明与马谡谋征南,有攻心战之说。至伐孟获,熟视营障,七纵而七擒之,岂于事物间有欺瞒之举,特世俗释之如此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9 23:49:25编辑过]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顿顿吃饱...............慢慢变老...............
7725
mcz
文章数:2889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7725
注册时间:2005/5/31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9 23:58:00
#7楼
谢谢呀!兄弟,真是雪中送碳啊!收藏啦!
只是其他人看完蛮人之头,不知是否能吃下馒头。
   中国人过生日,吃中国人自己包的生日包子。
5451
zsyf1
文章数:1922
年度积分:50
历史总积分:5451
注册时间:2003/7/3
发站内信
发表于:2005/9/10 8:57:00
#8楼
看来包子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特价:PLC.人机界面.变频器. 传感器.PLC周边电缆。 大量实物图片供您参考
网站http://www.zsplc.com 邮箱:sales@zsplc.com
86378
ZCMY 版主
文章数:47592
年度积分:897
历史总积分:86378
注册时间:2004/3/16
发站内信
2018论坛贡献奖
2018春节活动(三)
2017论坛优秀版主
2017国庆活动(三)
2016论坛优秀版主
2015论坛优秀版主
2014论坛优秀版主
2014相约国庆
2013论坛优秀版主
2012论坛优秀版主
2011论坛贡献奖
2010年论坛优秀版主
发表于:2005/9/10 12:36:00
#9楼
喜欢吃小笼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动态 | 友情链接 | 法律声明 | 非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工控网客服热线:0755-86369299
版权所有 工控网 Copyright©2025 Gk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93.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