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3/3/9 10:52:30
#0楼
[table]
[tr][td]最近毒校服被搞得沸沸扬扬。
在社会众横这档节目中。一可爱的肥肥学生说到:
“作为祖国的花朵,我认为,我学习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这个校服的问题!”
下面,我就这一事件查询了相关新闻以及评论:
2月7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称“上海市质监局”)通告了当地生产、销售的学生服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22批次学生服产品里,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下称“欧霞时装公司”)2012年7月生产的摇粒绒冬装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
在“毒大米”、“毒奶粉”、“毒胶囊”、“毒空气”等各种阴影的笼罩下,人们没有被“毒”麻木,而是愈加敏感。春节的年味还没褪尽,上海的街头、媒体就已充斥着“毒校服”的字眼了。
小微企业欧霞时装公司在上海第一次变得家喻户晓,但这无论对公众还是对欧霞时装公司自身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
近期,上海市质监局对当地生产、销售的学生服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被抽查的22批次学生服产品,覆盖了上海市主要的学生服生产企业,抽查项目包括使用说明、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拼接互染程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起毛起球、耐光色牢度。检验结果显示,有6批次产品不合格,超过了被检产品的四分之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称“上海教委”)2月26日通报称,浦东新区质监部门已依法强制封存欧霞时装公司全部库存服装原料,检测其库存的所有成衣。根据质监部门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已对欧霞时装公司问题校服立案调查,浦东新区纪检监察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时代周报记者施华洛世奇查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了解到,欧霞时装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
2月26日,记者辗转找到了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一个村庄角落里的欧霞时装公司,厂房大门紧锁,已经人去楼空。透过窗玻璃能看到一楼的仓库几乎被搬空,仅剩几摞未拆封的成衣、木架子和一些杂物。就连厂房外墙上原本钉着的“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几个大字也已被拆走,留下隐约的痕迹和钉过的孔洞。
一位在上海市一所中学任教的老师告诉卡西欧手表官网,每年开学之前,学校在学生报到的时候就会收校服的钱,基本上按照惯例找回原来的企业,一般不会更换。浦东新区的一些学校则是把校服要求上报到区县的教育部门,由这些部门推荐一些校服生产企业给学校,再由学校自己联系。
有专家认为,在这些有毒染料中,毒性最强的当属联苯胺。联苯胺及衍生的盐类物质具有强致癌作用,在一定剂量及接触时限条件下可导致膀胱癌等恶性肿瘤。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了更加安全的替代产品,将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的染料淘汰早已具备了技术条件。但现实情况是,此次的“毒校服”事件并非是首次在服装中发现可分解芳香胺。近几年,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检测全国20家企业送检的1051份样品,发现约6%的样品中含有纺织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检样品还检出高致癌性物质联苯胺,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5款童装产品中被检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这个借机“吐槽”的小家伙,用他的歪理,给毒校服事件带来短暂的娱乐效应。但笑过之后您是否想到,作为最直接的受害者,毒校服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更影响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当抱怨的种子种下,今天的玩笑明天又会成为什么?
[/td][/tr]
[/table]
[tr][td]最近毒校服被搞得沸沸扬扬。
在社会众横这档节目中。一可爱的肥肥学生说到:
“作为祖国的花朵,我认为,我学习一直上不去,就是因为这个校服的问题!”
下面,我就这一事件查询了相关新闻以及评论:
2月7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称“上海市质监局”)通告了当地生产、销售的学生服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22批次学生服产品里,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下称“欧霞时装公司”)2012年7月生产的摇粒绒冬装被检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
在“毒大米”、“毒奶粉”、“毒胶囊”、“毒空气”等各种阴影的笼罩下,人们没有被“毒”麻木,而是愈加敏感。春节的年味还没褪尽,上海的街头、媒体就已充斥着“毒校服”的字眼了。
小微企业欧霞时装公司在上海第一次变得家喻户晓,但这无论对公众还是对欧霞时装公司自身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好事。
近期,上海市质监局对当地生产、销售的学生服产品质量进行专项监督抽查,被抽查的22批次学生服产品,覆盖了上海市主要的学生服生产企业,抽查项目包括使用说明、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拼接互染程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起毛起球、耐光色牢度。检验结果显示,有6批次产品不合格,超过了被检产品的四分之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称“上海教委”)2月26日通报称,浦东新区质监部门已依法强制封存欧霞时装公司全部库存服装原料,检测其库存的所有成衣。根据质监部门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已对欧霞时装公司问题校服立案调查,浦东新区纪检监察部门也已介入调查。
时代周报记者施华洛世奇查询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了解到,欧霞时装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
2月26日,记者辗转找到了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一个村庄角落里的欧霞时装公司,厂房大门紧锁,已经人去楼空。透过窗玻璃能看到一楼的仓库几乎被搬空,仅剩几摞未拆封的成衣、木架子和一些杂物。就连厂房外墙上原本钉着的“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几个大字也已被拆走,留下隐约的痕迹和钉过的孔洞。
一位在上海市一所中学任教的老师告诉卡西欧手表官网,每年开学之前,学校在学生报到的时候就会收校服的钱,基本上按照惯例找回原来的企业,一般不会更换。浦东新区的一些学校则是把校服要求上报到区县的教育部门,由这些部门推荐一些校服生产企业给学校,再由学校自己联系。
有专家认为,在这些有毒染料中,毒性最强的当属联苯胺。联苯胺及衍生的盐类物质具有强致癌作用,在一定剂量及接触时限条件下可导致膀胱癌等恶性肿瘤。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了更加安全的替代产品,将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的染料淘汰早已具备了技术条件。但现实情况是,此次的“毒校服”事件并非是首次在服装中发现可分解芳香胺。近几年,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曾检测全国20家企业送检的1051份样品,发现约6%的样品中含有纺织品禁用的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其中2%的送检样品还检出高致癌性物质联苯胺,最严重者超标达190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儿童及婴幼儿服装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也显示,5款童装产品中被检出可分解芳香胺染料。
这个借机“吐槽”的小家伙,用他的歪理,给毒校服事件带来短暂的娱乐效应。但笑过之后您是否想到,作为最直接的受害者,毒校服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更影响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当抱怨的种子种下,今天的玩笑明天又会成为什么?
[/td][/tr]
[/table]